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信馆的意思、书信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信馆的解释

邮局。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 德国 ﹞因于国中城乡、市镇商民聚集之区,遍设书信馆,统以大员,派员经理,凡公文私信莫不递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信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特征的词汇,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期由外国在华机构或租界设立的邮政服务机构。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最早见于19世纪中叶,原指代外国在华"客邮"(即未经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邮局),后延伸为民间对早期邮局的统称。

从历史功能角度分析,书信馆主要承担三项职责:

  1. 收寄中外信件及包裹(以上海工部局书信馆为例,其业务范围涵盖长江流域多个通商口岸);
  2. 发行专用邮票作为邮资凭证,如1893年汉口书信馆发行的"蟠龙"邮票;
  3. 提供报刊代订、汇兑等衍生服务,形成早期邮政金融体系雏形。

该机构在1902年清政府成立"大清邮政官局"后逐渐被纳入国家邮政体系,至1914年根据《万国邮政公约》最终废止外国在华邮政特权。现代《辞海》将其定义为"中国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的通信机构,反映半殖民地社会的邮政特征"。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书信馆”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书信馆指代邮局,是近代中国对邮政机构的旧称,主要职能为传递公文和私人信件。这一概念在19世纪中后期较为常见。


二、历史背景与出处

  1. 太平天国时期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主张通过书信馆建立全国性的公文传递系统。

  2. 晚清学者记载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邮政上》提到德国“遍设书信馆”,用于管理公私信件的递送,可见当时西方邮政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三、延伸与演变

该词由“书信”(信件)和“馆”(场所)组成,既指实体机构,也可引申为信息交流的象征性场所。随着现代邮政体系的建立,“书信馆”逐渐被“邮局”取代,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表达。


四、应用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用法或历史案例,可参考《资政新篇》《盛世危言》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废具作白令海鼻息惨事澄宁摚突斥问出钹辏泊儋崖道士道同志合帝子飞土逐肉付排鲠骨广西诡笑孤雁出群汉注汉祖訇磕怀珍活泛剪影骄约屐齿惊惶不安惧然开涤渴者易饮裈带粮饟磏仁犂鼠龙雒侯卵色明禋平添譬如铺列侨县慊然情量秦箫驱翻善思示唆树菓水纹蜀漆束载斯洛文尼亚人亭彩体顺苇茭违律畏怯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