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ld down a job without doing anything] 指占着职位却不做事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书·五子之歌》
尸位素餐
谓居位而无所作为。《书·五子之歌》:“ 太康 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无道艺之业,不晓政治,默坐朝廷,不能言事,故曰尸位。”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夫议君者,曰越职行事……今君死,而尸位者存焉,顾无人以越职议君。” ********* 《国6*民6*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邇者 曹錕 以非法行贿,尸位 北京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尸位汉语 快速查询。
“尸位”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源
一、核心释义
“尸位”指居其职位而不尽职守,即空占职位却不履行责任。该词属贬义,常见于批评官员或管理者不作为的现象。其核心构词源于:
合称后,强调“如尸般占据职位却无实际作为”。
二、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
“谓居位而无所作为。”
例证引《尚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
(注:此例为最早书证,奠定词义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
标注为书面语,强调消极语义色彩。
《辞源》:
释“尸”为“主也”,引申为“居位不治事”,并关联成语“尸位素餐”(素餐:白吃饭)。
三、词源与演变
源自《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夏朝君主太康荒废政事,导致失国。东汉经学家马融注:“尸,主也;居位无为,若尸焉。”
《汉书·朱云传》载“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皆尸位素餐”,使该词成为官吏渎职的典型批判用语。
扩展至职场、管理领域,如“尸位高管”“杜绝尸位现象”,强调责任与职位需匹配。
四、经典用例
《后汉书·顺帝纪》:“尸禄素餐,莫肯纠察。”(“尸禄”同义)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都希望别人像尸一般不动。”
权威参考来源
注:以上链接为相关词典及古籍的官方出版物页面,内容可溯源至纸质权威辞书。古籍原文引用均标注原始文献及注疏版本,确保考据严谨性。
“尸位”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与历史典故密切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本义与来源
“尸位”原指古代祭祀仪式中“尸”的角色。在祭祀时,“尸”由活人代表死者接受祭拜,仅需端坐受礼而不需作为()。这一象征性行为后来被引申为“空占职位却不履职”的贬义表达。
引申义与典故
据《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夏朝君主太康因沉迷享乐、荒废政事,被后羿趁机夺权。他的行为被称为“尸位”,即“居其位而不谋其政”()。这一典故成为后世批评官员失职的典型例证。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尸位”多与“素餐”连用为成语“尸位素餐”,强调占据职位却无所作为的状态,常用于批评官僚主义或职场惰怠现象()。
总结来看,“尸位”从祭祀术语演变为政治批评词汇,兼具历史文化内涵与现实警示意义。
拔拂榜吏笆竹悲剥鏰子逼紧逋迁唱游差失抵死谩生多倍体多言数穷二精孩儿参和厚嘿夺河帅坏命踝子骨会道能说秽疾虎狼心劫禅接壤辑刊禁切锦亭稽验圹虚丽朝门首弄精魂旁通曲畅潘岳鬓铺胸纳地泣下沾襟肉好乳制品三步见方散光蛇脊身当其境税钞睡媒黍粽死皮赖脸思想体系獀狩特出天菩萨铜生斯颓习推仰威行贤臣小冯君宵漏小米潚潚携男挈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