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潘岳髩”。谓中年头发初白。
“潘岳鬓”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指中年时期头发开始变白,尤其强调未老先衰的现象。该词源自南朝宋学者潘岳的经历,他三十二岁时便出现白发,成为早衰的象征。
出自《昭明文选》,潘岳在《秋兴赋》中感叹自己“始见二毛”(即黑发中初现白发),后以“潘岳鬓”代指中年鬓发初白。
这一成语不仅描述生理变化,更隐含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哲学思考,常见于古典文学中对中年心境的刻画。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昭明文选》或相关诗词解析。
词义:《潘岳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发鬓(太阳穴两侧的头发)很黑很浓密。
拆分部首和笔画:《潘岳鬓》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水”、“山”、“髟”,总计13画。
来源:《潘岳鬓》取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诗:“银箭金壮,风凄鳞甲,潘岳各分头。”其中潘岳即指潘安和岳飞,是两位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通过杜牧此句的形象描绘,成语《潘岳鬓》就成了表达人的发鬓浓密的比喻。
繁体:潘岳鬓(繁體:潘嶽鬢)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潘岳鬓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别。
例句:他年少时的黑潘岳鬓,逐渐变得斑白起来。
组词:潘岳鬓(成语)
近义词:黑发如墨、乌黑发亮
反义词:白发苍苍、稀发垂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