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reservior in a hilly area] 亦称“塘坝”。山区或丘陵地区修建的一种小型的蓄积雨水和泉水的工程,用来灌溉农田
小型蓄水工程。现指塘坝。《明史·河渠志六》:“凡开塘堰四万九百八十七处,其恤民者至矣。”
塘堰(táng yà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工程学含义的词汇,指在山区或丘陵地带修建的小型蓄水灌溉工程,通常由人工修筑的堤坝拦截溪流或雨水形成蓄水池塘。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来源依据:
蓄水灌溉设施
指用于蓄积雨水或山溪水的小型水利工程,通过土石坝体拦截水流形成蓄水池,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抗旱或生活用水。其规模小于水库,多见于南方丘陵地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75页。
来源:《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塘堰"词条。
结构与功能特征
来源:《水利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第412页。
字义分解:
"塘":本义为堤岸,引申为人工修筑的水池(《说文解字》:"堤也");
"堰":指挡水的低坝(《广韵》:"壅水为堰")。
二字复合后强调"以堤坝蓄水"的工程属性。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2卷第1318页。
历史文献用例:
清代《农政全书》已有"筑堰蓄塘,以资灌溉"的记载,印证其在传统农业中的重要性。
来源:《中国水利史纲要》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第203页。
在方言中,"塘堰" 常与"山塘"、"陂塘" 混用,但严格意义上有别: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术语》水利部行业标准,SL419-2007,第3.2.1条。
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手册》,塘堰需符合以下技术标准:
来源:《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第4章第2节。
塘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工程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塘堰(拼音:táng yàn)指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修建的小型蓄水工程,主要用于蓄积雨水、泉水,为农田灌溉提供水源,也称“塘坝”。其蓄水总容积一般不超过10万立方米,属于农田水利设施的一部分。
二、结构与功能
三、历史与分类
扩展补充:在文学作品中,塘堰常作为田园意象出现,如清代诗句“漠漠林阴绕岸斜,渐看塘堰泛萍花”,体现其与农耕生活的紧密关联。
昂首天外悲哽边沿测量觇标觇逻朝飨处世哲学寸功胆矾瞪目哆口鼎命二二乎乎方兄丰霸感欷犷戾诡道孤木瞽妪号军滑竿浑雄箕踞静钝骏犇匡汲来纪略知一二猎犬陵敝洛浦毛羽未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闽南话拟古凝浄暖炉排解潘车欺德青云价乞穷俭相虬立濡煦闪颤沈耽绳控参回受暑鼠偷苔纸痰饮桃偶土利焞焞晚祷韦曲相衮小袖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