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观政的意思、观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观政的解释

(1).察知政情。《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孔丛子·论书》:“《皋陶謨》、《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五季 以降,虽四言之铭,且拱手谢不敏,岂独采诗可以观政云尔。”

(2).犹从政。 宋 司马光 《送巢县崔尉》诗:“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惟是失信一事,上累谴訶。盖缘观政之初,为谋臣所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观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具有以下含义:

  1. 本义:观察、了解政事

    • 这是“观政”最核心的含义。“观”指观察、考察,“政”指政事、政治事务。合起来意指通过实际接触、见习或参与来了解和熟悉政务运作的过程与内容。
    • 例: 新入仕途的官员往往需要先“观政”,熟悉衙门事务和办事流程。
  2. 特指:明代“观政进士”制度

    • 这是“观政”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一个特定用法和制度。
    • 在明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后录取的进士(二、三甲)并不能立即被授予实职官职。他们会被分配到中央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观政”。
    • 目的: 让新科进士们熟悉朝廷各衙门的运作规则、公文处理流程以及具体的行政实务,为将来正式任职打下基础。
    • 性质: 这是一种职前见习或实习制度。观政进士在此期间没有实际决策权,主要是观察、学习和协助处理一些辅助性事务。
    • 结果: 观政期满后,吏部会根据进士们在观政期间的表现、个人专长以及朝廷的职位空缺情况,正式授予官职(如主事、知州、知县等)。

“观政”一词,核心含义是指观察、了解或见习政事。它既可以泛指一般性的了解政务活动,更特指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新科进士在正式授官前,被分配到中央各衙门进行见习的制度。这一制度旨在让缺乏实际行政经验的进士们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参与,熟悉国家机器的运作,为日后担任官职做好准备。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观政”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一、基础含义

  1. 察知政情
    指通过观察政治现象来了解国家治理状况,源自《尚书·咸有一德》中“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古代常通过观察官员施政或民间风俗来评估国家治理效果,如《孔丛子·论书》提到《皋陶谟》《益稷》等文献“可以观政”,即从典籍中分析政治得失。

  2. 从政实践
    指参与政治事务或担任官职,如宋代司马光在《送巢县崔尉》诗中写道“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强调从基层开始积累政治经验。

二、历史制度中的特殊含义
在明代,“观政”特指进士及第后的实习制度。新科进士需到六部、都察院等衙门观摩学习政务,合格后方能正式授官。例如《警世通言》提到“刑部观政”后任职地方官的情节。这一制度旨在让士子熟悉实务,避免“纸上谈政”。

三、使用场景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明代观政制度的具体流程,可参考《明史·选举志》或相关历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楼柏昭抱头痛哭巴子八字眉辨异不及之法仓房朝享乘乾騬猪宠待崇替愁肠春娇春斋打紧垫箱钱断壁端兆多手多脚逢福風起雲蒸轨度鹤轸环遶回话假皇帝见地将迎坚苦矫世变俗假戏真唱节食疾风扫秋叶极战句比字栉可怜旷士蓝田种玉良楛卢女没空儿哪样匹游青穟厹由七窝八代肉痛三科撒散省署轼柜私心话俗字涛泷团剥贤东宵熸夕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