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观政的意思、观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观政的解释

(1).察知政情。《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孔丛子·论书》:“《皋陶謨》、《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五季 以降,虽四言之铭,且拱手谢不敏,岂独采诗可以观政云尔。”

(2).犹从政。 宋 司马光 《送巢县崔尉》诗:“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惟是失信一事,上累谴訶。盖缘观政之初,为谋臣所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观政”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一、基础含义

  1. 察知政情
    指通过观察政治现象来了解国家治理状况,源自《尚书·咸有一德》中“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古代常通过观察官员施政或民间风俗来评估国家治理效果,如《孔丛子·论书》提到《皋陶谟》《益稷》等文献“可以观政”,即从典籍中分析政治得失。

  2. 从政实践
    指参与政治事务或担任官职,如宋代司马光在《送巢县崔尉》诗中写道“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强调从基层开始积累政治经验。

二、历史制度中的特殊含义
在明代,“观政”特指进士及第后的实习制度。新科进士需到六部、都察院等衙门观摩学习政务,合格后方能正式授官。例如《警世通言》提到“刑部观政”后任职地方官的情节。这一制度旨在让士子熟悉实务,避免“纸上谈政”。

三、使用场景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明代观政制度的具体流程,可参考《明史·选举志》或相关历史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观政

观政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观”和“政”。它的拆分部首是“见”和“言”,共有12个笔画。

“观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由观察和政治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观察意味着仔细观察、审查,政治指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务。因此,观政可以理解为对政治现象和政策的观察和研究。

在繁体字中,“观政”被写作「觀政」。

古时候,“观政”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然而,由于古代文献的保存程度有限,我们无法得知其具体的古代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观政”的例句:

1. 他专注于观政,深入研究国家的政策和行为。

2. 媒体的角色是观政,向公众传递有关政治动向的信息。

3. 这本书提供了对观政的独特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政治的复杂性。

与“观政”相关的组词包括观察、政府、政策等。

观察、审视、研究等可以作为“观政”的近义词。

相反,“观政”的反义词可能是忽视、无视、漠视等。

别人正在浏览...

簸汰补落迦差布侈太侈泰畜物地隣敌庭对句防人飞刍挽粮丰肉奋翼附下罔上弓蛇观瞩孤侄号笛横作河女之章徽车回道人郊赠恝情借箸掎龁进拔惊倒空城宽剩钱郎屋麟笔流泝率易妙手袢溽烹炼偏西浦溆青旌青丝简编倾躁妻娶趋背宂流如面畲刀畲民守善摅略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琐蛣题塔题字万籁五横仙传襄办小颗颗邪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