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层台阶。《管子·君臣上》:“立三阶之上。” 尹知章 注:“君之路寝前有三阶。”《文选·班固<西都赋>》:“於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 吕延济 注:“三阶,言南面之阶有三。”
(2).星名。即三台星。《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3).佛教宗派名。 隋 代 信行 创立。该宗把佛教分为正6*法、像法、末法三期,并认为当时已届末法时期,国土秽恶,人心邪劣,唯有忍辱苦行,普敬普信普施,庶可解脱,故又称普法宗。该宗屡遭朝廷禁止, 唐 以后不传。见《续高僧传》卷十七、十九。《太平广记》卷四九三引《辨疑志·裴玄智》:“ 武德 中,有沙门 信义 ,习禪,以三阶为业。”按, 信义 即 信行 。参阅 汤用彤 《隋唐佛教史稿》第四章第九节。
(4).官阶三6*级。 清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中辅 赣 南,偏师腾踔,躪 徽 铲 寧 ,三阶以擢。”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阶汉语 快速查询。
三阶是一个多义项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主要含义:
指古代建筑中具有三层阶梯的结构,常象征礼仪等级或尊卑秩序。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753页)、《古代建筑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28页)。
来源:《周礼·春官·大宗伯》郑玄注、《中国社会史通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56页)。
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第284页)、《中国佛教史》(任继愈著,第三卷,第172页)。
指由三行三列构成的方阵,其行列式计算公式为:
$$ begin{vmatrix} a & b & c d & e & f g & h & i end{vmatrix} = a(ei - fh) - b(di - fg) + c(dh - eg) $$
来源:《数学辞海》(第2卷,几何与代数篇,第415页)、《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第89页)。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学术文献,涵盖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哲学及数学领域,确保概念准确性与来源可信度。
“三阶”是一个多领域术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数学领域
工程与物理
游戏与等级制度
其他领域
注意:使用“三阶”时需明确上下文,例如数学问题中通常指三次方程或高阶导数,而游戏中多与等级挂钩。
保山茇涉博厂彻悬侈俗达节大主考丁香核短蓬敦励風月門庭骾朴鬼水衮师皓胶怀孕花娇柳亸混作家常饭江防践统佳篇甲胄机秉积怒九门提督可知口巴巴冷不丁连踡铃兰埋骨蛮力瞑弓末尼木鱼书南星旁眺铺买谦题清铎青精稻覃均畦町人弃我取三菩提渗杂射筒霜糖水舀硕岸韬光灭迹铜史突何委黍文化书社五臭无际乡行逍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