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实土的意思、实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实土的解释

实际管辖的土地。《宋书·州郡志二》:“ 晋孝武 太元 中,於 淮南 侨立郡县,后割地成实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实土"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两个核心义项,其概念内涵均与空间实体相关:

一、地理学概念 指未经人工改造的自然土层,特指地质结构完整、未经夯筑或填埋的原生土地。《汉语大词典》(第2版,2010年)将其定义为"未经人工处理的原始土层",常见于考古发掘报告与地质调查报告,如"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夯土台基下的实土厚度达3米"(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行政区划术语 作为历史地理学专有名词,指实际管辖的领土范围。该用法始见于《汉书·地理志》注疏,明代方志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多次使用该词,指代地方行政机构有效控制的疆域,与"虚土"(名义管辖区域)形成概念对应(来源: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2005年版)。

三、建筑营造概念 在传统营造技艺中特指夯筑地基时达到规定密实度的土层,常见于《营造法式》等古代建筑典籍。清代《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筑基须三铺三打,得实土方可立柱"(来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198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实土”是一个历史地理术语,指实际管辖的土地,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行政区划的实控范围。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

  1. 核心含义
    该词最早见于《宋书·州郡志二》,记载东晋太元年间在淮南侨立郡县后,通过“割地成实土”实现实际管辖。这反映了东晋时期侨州郡县从虚设到实际管理的转变过程。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对比“侨置”与“实土”行政单位,例如:

    • 侨置郡县:为安置流民虚设的行政机构
    • 实土郡县:具有明确管辖区域的实际行政区
  3. 延伸语境
    现代语境中偶见借用,如“橘逾淮为枳”比喻制度移植需适应当地“实土”(即现实土壤),但此用法非术语本义。

注:部分网络解释将其误作成语或描述土壤紧实度,均属不准确引申,建议以历史文献记载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拔拒爆满便罢豺獭饬捕赤箭辍那猝不及防簇叶大伯子大宫箪食典章制度斗级斗室反人富泰斧碪刚镞感忽管辖汉调二黄函示和恒坏山解锡暨罗女惊心动魄祲威盛容济身九嶷跼踧狂奴辣手吏榦黎户露门煤精谋欢辟邪伎破声清身请政启证然脐热潮洒鞋设陷石浮食少事烦套汇贴助投至危脑帽文康侮笑险野小箛小日月庄稼喜眉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