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蚕盐的意思、蚕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蚕盐的解释

五代 至 南宋 政府在农村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二月育蚕时按户配盐,六月新丝上市,缴纳夏税时收钱,故称。《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先是 河 南、北诸州官自卖海盐,岁收緡钱十七万;又散蚕盐敛民钱。” 胡三省 注:“蚕盐所以裛茧。 唐 天成 二年,敕:每年二月内一度俵散蚕盐,依夏税限纳钱。” 宋 陆游 《村兴》诗:“园丁上牛米,村婢博蚕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官盐阑入禁地贸易至十斤,煮鹻至三斤者,乃坐死。民所受蚕盐入城市,三十斤以上者,奏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蚕盐是五代至南宋时期政府在农村推行的一种食盐配售制度,其核心内容与实施方式如下:

  1. 制度定义
    该制度规定,每年二月农村开始养蚕时,官府按户籍向每户强制配售一定量的食盐,待六月新丝上市后,农民需在缴纳夏税时用丝绢或折钱偿还官府。本质上是官府以借贷形式向农民销售食盐,具有强制消费性质。

  2. 具体实施

    • 时间关联性:配盐与养蚕生产周期绑定,二月正值春蚕养殖季,此时发放食盐;六月蚕丝收获后通过税收回收盐钱。
    • 限制措施:禁止将配售的蚕盐转卖或带入城市,违者按重量处罚,如宋代规定携带30斤以上蚕盐入城需上报裁决。
  3. 作用与局限
    该制度在远离产盐区的农村地区起到保障基础食盐供应的作用,但也加重了农民负担。例如后晋时期,河南、河北通过蚕盐制度年敛钱十七万缗,成为财政手段之一。

注:部分资料中将“蚕盐”误释为成语(喻指辛勤劳作),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依据,建议以历史制度解释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蚕盐的意思

蚕盐是一个词语,指的是用于养蚕的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蚕盐的部首是虫,共有8个笔画。

来源

蚕盐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钦定庚子本草》,是用来指养蚕用的特制盐。

繁体

蚕鹽是蚕盐的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蚕盐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蠶鹺”、“蠶鹺”等等。

例句

1. 农民为了养好蚕,会给蚕盆里放一些蚕盐。

2. 这个地方的蚕盐质量非常好。

组词

蚕茧、蚕丝、蚕豆、蚕桑、盐矿、盐分、盐碱地等。

近义词

蚕食、蚕嚼(指蚕吃某种植物叶子)、蚕号(指蚕发出的声音)。

反义词

蚕害(指蚕对植物的危害)、盐巴(指普通食盐)。

别人正在浏览...

呗唱悲怜弊坏庳矢踔飞措笔大松博文登幽州台歌定更耳子风怀父本俯首就缚干本宫架官奴观台鼓破众人捶横草不拿,竖草不拈怀心蛟绡纱击刺锦州市酒炉寄物记要扩展蜡虫敛衿陵阿力用马蹄香盟邦门孙磨治亩钟牛尾貍殴捶嚬顣破体轻罗器任气序僧麈烧埋钱沈燃石龙释难市事石手军数计思绪肃唱俗谚口碑腾蹶田忙万井紊緖翔贵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