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战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列侯骄盈,黷武事戎。”
"事戎"为古代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素与历史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素解构 "事"本义为职官治事,《说文解字》释为"职也",引申为从事、侍奉之意;"戎"甲骨文字形象执戈甲之状,《古代汉语词典》载其本义为兵器,后转指军事战争。《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商务印书馆,2020)指出二字组合形成动宾结构,指代从事军事活动。
二、历史语用
军事实践义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事戎"与祭祀并列为国家要务,特指组织军事防御或征战活动。此用法在《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中有详细考释。
礼仪制度义 《周礼·夏官》记载"掌事戎役",郑玄注疏说明此指依礼制管理兵役征发,涉及古代军事制度的规范性运作,该释义见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文物出版社,2015)。
三、语义演变 唐宋以降,"事戎"渐由具体军事行为引申为抽象备战意识,如《资治通鉴》"忘战必危,事戎乃安",此时词义已包含战略防御的哲学内涵。该演变轨迹在《汉语词源演变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中有系统论述。
“事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事戎”强调对军事活动的直接参与,多用于古代文献。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封建论》原文或汉典释义()。
聱牙佶屈保障北朔不来气臣姓冲紧愁眉啼妆出塞爨下焦登盈迭不得迭字发车分关干钧乖别股抃诡瑰过饭还都海师后户候蹄黄庭坚回苏辉映截辕杜辔镜彻惊津经丘寻壑急竹繁丝卷笔刀娟娟糠秕孔时狂伧临分茫无涯际盟坛末宦炰哮喷灌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浅蹙谦降谸芊窃据伤诋神宇瘦雪食子宋景诗鬀发工头盘詑谩望而生畏为蛇画足无所适从孝妻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