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意思、黄庭坚的详细解释
黄庭坚的解释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词语分解
- 黄的解释 黄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事情失
- 庭坚的解释 古代相传为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见《左传·文公十八年》。详“ 八愷 ”。
专业解析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其名“庭坚”取自《尚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寓意正直坚毅的品格。
汉语词义解析
- “黄”姓溯源
黄姓为中国古老姓氏之一,源自嬴姓分支,以封地“黄国”为氏(今河南潢川),《百家姓》载其位列第96位。
- “庭坚”释义
“庭”指厅堂、庭院,象征公开公正;“坚”意为坚定、刚强。《说文解字》释“坚”为“土刚也”,引申为品德与意志的稳固性,契合儒家对士大夫“持节守正”的伦理要求。
文学与艺术成就
- 诗歌理论: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强调在继承中创新,奠定江西诗派纲领。代表作《寄黄几复》被《宋诗选注》评为“句法奇崛而情感深挚”。
- 书法地位: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松风阁诗帖》被誉为“行书神品”,《中国书法史》称其“结体险峻,笔法苍劲”。
思想与影响
融合儒释道思想,晚年参禅尤深,《五灯会元》将其列为临济宗黄龙派法嗣。其“平淡而山高水深”的美学观,对后世文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扩展解释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其生平与成就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身份与地位
- 文学地位: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齐名。他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创作理念,强调诗歌的学问化与创新性。
- 书法成就: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尤擅行书和草书。其行书代表作《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以“沉着痛快”的笔法和舒展的结体著称;草书则承袭张旭、怀素,兼具圆劲飞动与奇逸洒脱。
二、生平经历
- 仕途坎坷:中进士后历任叶县尉、校书郎等职,因修史被诬“多诬”遭贬谪至黔州、宜州等地,晚年于流放中病逝。
- 家学渊源:父亲黄庶为诗人,自幼受深厚文化熏陶,七岁能诗,以《牧童诗》展现早慧。
三、其他贡献与评价
- 孝道典范:以“涤亲溺器”事迹入选《二十四孝》,体现儒家伦理实践。
- 后世影响:赵孟頫赞其书法“如高人雅士”,陈师道称其诗“得法杜甫”,《宋史》评其“学问文章,天成性得”。
代表作品
- 诗词:《清平乐·春归何处》以拟人手法抒写惜春之情,语言空灵;《寄黄几复》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成为千古名句。
- 文集:著有《山谷集》,收录诗文、题跋等,展现其文学与艺术思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书法风格或诗词赏析,可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及作品集。
别人正在浏览...
安佳扁豆扁食丙丙冰蛆禀谢宾烕闭锁常经察狱城闬称体裁衣道驾队仗父服甘利高结乖昧豪直黑天摸地鸿涬黄神叫好家谱齎奉罽幙进垦可可豆口内老弟梅花纸帐摩擦力辇下麑卵霓旄女丈夫喷浆法前功尽灭蜻蜓撼石柱扫箒沙墀哨箭少年宫射利沽名世瑞石峡使性掼气实用主义霜鸟黍絫胎讳挞击坛域铁绳停踪菟丝娃娃鱼闲接显严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