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实缺的意思、实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实缺的解释

[powerful position] 旧指有实际职务的官职的缺额

详细解释

清 制,以额定之官职,经正式任命者为实缺,其委派署理者为署缺。《文明小史》第七回:“ 傅知府 道:‘不要説候补诸君感颂阁下,就是兄弟辈实缺署事人员,於本缺之外,又兼得怎门一个好差使,饮水思源,何非出於老兄所赐?’”《老残游记》第一回:“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廿载繁华梦》第三一回:“那日 冯少伍 来回道:‘现时捐纳,哪有许多名目,不知夫人替二姑爷捐的是实缺,还是虚衔?且要甚么花样?’”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六部 满 缺司员,几视 汉 缺司员而三倍。而各省府道实缺又多由六部司员外放,何怪满人之为道府者,布满国中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实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实际存在的空缺职位或官位,主要包含两层释义:

一、官职制度层面 特指清代官制中实际在任的职位,与"候补"形成对应关系。按照《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常见于清代文献,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此刻的实缺,那一个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生动体现了当时官场候补官员需自行筹措任职经费的特殊制度。

二、物资经济层面 指实际存在的物资短缺现象,如《现代汉语词典》中"仓库出现实缺"的用例,强调可量化的物资缺口。该用法在现代经济报道中仍可见于对库存状况的客观描述。

该词的构词法采用偏正结构,"实"作状语强调"缺"的实际存在性,与"虚缺""暂缺"等概念形成语义对立。在语用层面多用于公文、史籍等正式语境,当代使用频率已明显降低,主要保留在历史研究及特定行业报告中。

网络扩展解释

“实缺”是清代官制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1. 官职属性
    指经朝廷正式任命的、有实际职权的官职缺额()。与之相对的是“署缺”,即临时委派代理的职位。

  2. 词义拆分

    • 实:指实际、正式;
    • 缺:指官职的空缺或编制内的职位。

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清代官制特点
    清代官职分为“实缺”与“署缺”。实缺官员享有固定俸禄和职权,而署缺为临时代理,需通过考核或等待实缺空缺后才能转正()。

  2. 文学作品例证

    • 《老残游记》中提到“做了二十年实缺”,表明实缺是长期稳定的官职()。
    • 《文明小史》提到官员从试用知府升为“实缺道台”,体现实缺的正式性和等级差异()。

其他可能的含义

部分医学类网页(如)提到“实质缺损”,指人体组织损伤的病理状态,但这一用法属于现代医学领域,与清代官制术语无直接关联,需根据语境区分。


“实缺”主要用于历史语境,特指清代正式任命的实职官职,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如需进一步了解清代官制细节,可参考《清史稿》或相关历史文献(综合)。

别人正在浏览...

白陶贝贾表举超伦初生大姐点眼斗八断头台風占糕点过半数狠戾花鸨话拉拉儿胡打嚷剑壁鬋鬓绛蜡积毁销金羁络惊倒敬共纠駮空讳胯裆脸水炼性连诛賿曹緑澄澄木沉产子内家拳旁门外道匹畴迫激潜隳轻身情习攘诟热手三杰赏逸少安无躁盛养神崖送书雁燧象檀槽铁十字头上着头屯行外籀玩戏煨干就湿文标相室巷咏宪墨信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