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陶的意思、白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陶的解释

殷 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是当时比较贵重的一种工艺品。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一般富有的随葬器物三、四十件,最富裕的竟达一百八十多件,包括了精美的彩陶、乌亮的黑陶、皎洁的白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陶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品类,指以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白色陶器。其名称源于胎质呈白色或灰白色,表面常施有刻纹或压印纹装饰。根据《汉语大词典》定义,白陶特指"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用高岭土烧制的白色陶器"(来源:《汉语大词典》第8册)。

从历史发展来看,白陶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商代达到鼎盛阶段。考古资料显示,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白陶器皿胎质纯净,烧成温度达1000℃以上,器型规整且饰有饕餮纹、云雷纹等青铜器常见纹样(来源:《中国陶瓷史》第三章)。这类器物因制作工艺复杂,主要作为王室和贵族礼器使用。

白陶的工艺特征体现为:

  1. 原料选用高岭土,含铁量低于1.5%
  2. 烧成温度介于900-1050℃之间
  3. 装饰技法以刻划、堆贴为主
  4. 器型包含豆、罍、壶等礼器造型

该工艺对后世瓷器发展具有承启作用,其高岭土筛选技术直接影响了原始瓷器的产生。西周以后,随着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普及,白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来源:《中国物质文化史·陶瓷卷》)。现存商代白陶珍品多藏于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重要文博机构。

网络扩展解释

白陶是中国古代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白色陶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白陶因胎质和器表均呈白色而得名,原料含铁量低(约1.6%),烧成温度在1000-1200℃之间,具有质地洁白细腻、硬度高、吸水率低的特点。其器形多为壶、罍、簋等生活或礼器。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河南豫西一带曾有发现。
  2. 鼎盛期:商代晚期达到工艺高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器物最精美,纹饰多模仿同期青铜器。
  3. 衰落:西周时期因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兴起逐渐消失。

三、工艺成就

四、文化价值

商代白陶是贵族专用工艺品,因制作成本高、数量稀少,成为身份象征。例如,殷墟墓葬中曾出土180余件随葬白陶器,与彩陶、黑陶并列。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考古定义、工艺特征及历史脉络,如需完整资料可参考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凹榻白面儒生葆真褊忌播光搏鸷常久谗言懘籥筹筴催颜徂生搭接片遏勃飞钩沸洋洋浮户膏场绣浍固体鸿涬将竽简峭醮坟借故禁臧俊材浚湍空疏姱容修态滥劣两登撂下脸六位隶业轮台诏买忧满天飞懋庸铭镌穆若弄空头披发入山迫弄强逼潜翳讫尽契券湫泊三闹射正收成弃败收帐黍稷情説好説歹司官天生天杀往人未了文庙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