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怙终不悛的意思、怙终不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怙终不悛的解释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孔 传:“怙姦自终,当刑杀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捨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水浒传》第九七回:“如将士怙终不悛,尔等军民……速当兴举大义。”《清史稿·圣祖纪二》:“朕曾敕责 第巴 具奏认罪,若怙终不悛,朕不轻恕也。”亦作“ 怙终不悔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 李定 言:知 湖州 苏軾 ……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怙终不悛”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一、读音与结构

二、成语出处

源自《尚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注释为“怙奸自终,当刑杀之”,指依仗恶行至死不悔改者应受刑罚。

三、核心含义

指有所依仗而始终不肯悔改,强调因背后有势力或条件支持,顽固坚持错误。例如:“他仗着家族权势怙终不悛,最终身败名裂。”。

四、与“怙恶不悛”的区别

五、应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描述人物因倚仗外力而执迷不悟。例如历史评价中:“权臣怙终不悛,终致王朝倾覆。”。

六、反义词与延伸

该成语兼具行为描述与批判色彩,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隐含“依仗势力”的深层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怙终不悛

怙终不悛(hù zhōng bù quān)这个词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含义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在一件事情上坚持错误,不愿意悔改。

拆分部首和笔画

怙(亻+斛):部首为“人”,总笔画为7。

终(纟+冫):部首为“纟”,总笔画为11。

不(一):部首为“一”,总笔画为1。

悛(忄+串):部首为“心”,总笔画为10。

来源

《怙终不悛》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司馬相如《上林赋》:“悲夫!取用昔贤,怙终不悛,于今继之。”意思是说在古代众多贤人的教诲下,仍然有人不愿意改正错误而继续下去。

繁体

怙終不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怙终不悛的汉字写法和现在不同。例如,怙字在古时候的写法是“怙”而非“怙”,终字的写法是“終”而非“终”,悛字的写法则是“悛”而非“悛”。

例句

他犯了错误,但是却怙终不悛,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

组词

怙罪不悛、执迷不悔、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近义词

执迷不悔、罪行不改

反义词

痛改前非、改过自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