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令名尊位。《三国志·魏志·夏侯惇夏侯玄等传论》:“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且荣位势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
“荣位”是一个汉语成语,由“荣”(荣誉)和“位”(地位)组成,主要表示因获得荣誉而地位提升的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荣位”指个人或团体因受到表彰、功绩认可等,从而在身份、职位或社会地位上得到提升。例如,某人因杰出贡献被授予重要职位,或国家因发展成就获得国际认可,均可称为“荣位”。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的记载:“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强调身居高位者需有责任担当。晋代葛洪在《抱朴子·自叙》中也提到:“荣位势利,譬如寄客”,比喻地位和权势如同过客般短暂,隐含对名利的警醒。
该词带有一定历史色彩,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适用。若需更具体的历史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或《抱朴子》原文。
《荣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荣和位。它既可以指代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也可以表示某人所获得的荣誉。
《荣位》中,“草”是该词的部首,表示与植物相关的概念。“位”是该词的另一个汉字,有两个笔画。它的书写顺序是先写上面的横,再写下面的竖。
《荣位》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注重地位和荣誉的获得,因此产生了这个词。
《荣位》的繁体字为「榮位」。
在古代,汉字是以繁体字的形式被书写的。所以《荣位》的古时写法为「榮位」。
1. 他在公司中的荣位越来越高了。
2. 这个奖项是对他多年来对社会的贡献的荣位。
荣誉、平位、地位、卑位。
地位、职位、官位。
卑位、辱位、贬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