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珥笔的意思、珥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珥笔的解释

(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 李善 注:“珥笔,戴笔也。” 元 耶律楚材 《爱子金柱索诗》:“他时辅翊英雄主,珥笔 承明 策万言。” 严复 《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

(2).指诉讼。 宋 黄庭坚 《江西道院赋》:“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 金 元好问 《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之一:“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餘泪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珥笔”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官员的职责象征
    指史官、谏官等朝臣上朝时,将笔插在冠帽侧面,以便随时记录或进谏。这一动作称为“珥笔”,象征其职责与文书工作相关。例如曹植《求通亲亲表》中“执鞭珥笔”,李善注“珥笔,戴笔也”。

  2. 代指诉讼或法律事务
    宋代以后,“珥笔”衍生出“诉讼”之意,特指擅长撰写诉状、好打官司的行为。如黄庭坚《江西道院赋》提到江西民风“以终讼为能”,称此类人为“珥笔之民”。


二、历史出处与演变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珥笔”形容写字工整流畅,但此说法未见于高权威性古籍或主流辞书,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需谨慎采用。


四、总结

“珥笔”的核心含义聚焦于古代官员职责与诉讼文化,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注疏及宋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珥笔(ér bǐ)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珥(ér)和笔(bǐ)。珥是汉字的部首之一,表示与耳朵有关的事物。笔则是一种写字或绘画的工具。 根据部首和笔画数量,珥的构造是由“王”和“丿”组成;笔的构造是由“竹”和“一”组成。 《珥笔》这个词的来源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古代玉饰品中的耳坠和笔结合而成的。因为在古代,耳坠的形状与现代的钢笔较为相似。 在繁体字中,珥笔的写法保持不变。只是笔画的书写顺序略有差异,珥的书写顺序为“丿王”,笔的书写顺序为“ヨノ一竹”。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而珥笔的古代写法为“㧯筆”(㧯为“珥”的古代形式,筆为“笔”的古代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珥笔的例句: 1. 珥笔使用了古代传统的毛笔字体。 2. 那位书法家用一把珥笔写下了精美的字画。 3. 孩子兴奋地拿起珥笔,开始学写汉字。 一些与珥笔相关的组词有:耳环、耳饰、筆墨、書寫等。相似的词汇有:鋼筆、毛筆、粉筆,而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