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作的意思、外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作的解释

(1).指正业之外的事。 明 袁宗道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吾邑独此人能诗,人争嫉之,因特举为诚(当作“诫”)。故通邑学者,号诗文为外作。外之也者,恶其妨正业也。”

(2).谓在外干活。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他来到丈人门上以后,还是靠他那祖传的石匠手艺耍外作混饭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宫外劳作

    指在宫廷或官署范围之外进行的体力劳动,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周礼·天官·内宰》中“令外作”即指安排宫外事务。《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此义项,强调其与“内作”(宫内劳作)的对应关系。

  2. 外官职务

    引申指地方官吏的职务。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及:“外作,谓外任之职”,指代中央官员外派地方任职的情况。

二、文化引申义

  1. 休妻理由(古语特指)

    在古代礼法语境中,“外作”可指妻子参与户外劳作,成为丈夫休妻的理由之一。如《礼记·内则》疏解所言:“妇人专主内事,若外出作业则违礼”,反映传统社会对性别分工的规范。王力《古代汉语》亦收录此特殊用法,并指出其多见于礼制文献。

三、现代使用建议

现代汉语中“外作”已非常用词,多出现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方言。需注意其与“外包”(外部委托)等现代词汇的语义差异,避免混淆。《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建议在当代文本中使用更通用的“外部劳作”“外派职务”等表述替代。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3卷,第1738页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第2册,第987页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18年)第四册,礼仪制度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外作”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个主要义项:

  1. 指正业之外的事
    该义项强调与主业无关的额外事务。例如:明代袁宗道在《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序》中提到,当时文人将诗文创作称为“外作”,认为这类活动可能干扰正业()。这类用法多用于古代语境,带有对非主业活动的贬义或告诫意味。

  2. 谓在外干活
    指离开固定场所从事劳作或谋生。例如:现代作家郭澄清在小说《大刀记》中描述角色“靠石匠手艺耍外作混饭吃”,即指依靠手艺在外工作维持生计()。此义项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体现流动性劳动的特点。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参考汉典及文学作品《大刀记》。

别人正在浏览...

八窗玲珑白社人贝胄惭凫企鹤成吉思汗迟局驰猎驰志村垣大幅度地下修文耳濡目染房产防盗服牛乘马俘献过端虹映胡奴车忽似奸市脚不点地忣忣金迭决了蝰蛇冷飕飕凌欺隆夸免试密西西比弥远逆眚蟠联前年铅色取志染事溽景赏典伤风觞絃设款圣寿噬狗时上时休四涂颂德天才天理昭昭提封题位僞字物穆详载先马走闲冶谢钱席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