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撑拒的意思、撑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撑拒的解释

亦作“撑拒”。亦作“撑距”。1.撑持;支撑。 汉 蔡琰 《悲愤诗》:“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唐 柳宗元 《问答·晋问》:“其高壮则腾突撑拒,聱岈鬱怒。”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战马嘶鸣失主归,横尸撑距无能识。”

(2).抵抗;反抗。 宋 岳珂 《桯史·万春伶语》:“揖者不服,撑拒滕口。” 清 唐孙华 《观宴高丽使臣》诗:“ 隋 唐 屡驾未成功,终凭絶塞相撑拒。”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十二章:“ 倪克荣 各部,小有撑拒,即冰消瓦解。”

(3).挣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忽其人蹶然而走,以手作撑拒状。” 鲁迅 《坟·人之历史》:“高山之颠,实见鱼贝,足为故海之徵,而化石为形,大率撑拒惨苦,人可知其变之剧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撑拒”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基本释义

发音:chēng jù()
核心含义:

  1. 撑持;支撑
    • 指物体或人体通过力量维持平衡或稳定。
    • 例:汉代蔡琰《悲愤诗》中“尸骸相撑拒”描述尸体堆积、互相支撑的场景。
  2. 抵抗;反抗
    • 表示以行动或言语对抗外力或压力。
    • 例:宋代岳珂《桯史》记载“揖者不服,撑拒滕口”,指被指责者不服并激烈反驳。
  3. 挣扎
    • 多用于描述困境中的奋力挣脱或维持状态。
    • 例: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以手作撑拒状”,描绘人挣扎的动作。

二、用法与语境

  1. 古文中的常见义:
    • 早期多指物理层面的“支撑”(如尸体、山石等),后衍生出抽象意义的“抵抗”。
  2. 现代延伸义:
    • 可比喻对压力、诱惑等的坚定拒绝(如“撑拒外界干扰”)。

三、辨析与补充

如需更多例证或历史演变细节,可参考汉典、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撑拒》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坚决拒绝或抵制某事物的意思。下面为你列举了一些相关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笔画:《撑拒》的部首是手,总共包含9个笔画。 2. 来源:《撑拒》这个词是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而成。《撑》的意思是支撑、抵抗,而《拒》的意思是拒绝、抵抗。两个字合成的词,表示坚决拒绝或抵制。 3. 繁体:《撑拒》的繁体写法与简体写法相同。 4.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字形和结构。但是我无法给予具体的古代写法,请谅解。 5. 例句:他对那种不公正的行为坚决撑拒;她拒绝了他的帮助,表达了坚持自己的意见。 6. 组词:抵拒、拒绝、抵抗、抵制等是与《撑拒》相关的一些组词。 7. 近义词:抵拒、抵制、反对等词语可以用来代替《撑拒》表达类似或相近的意思。 8. 反义词:接受、包容、同意等词语表示与《撑拒》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