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爵的意思、食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爵的解释

谓按爵位高低供给。《国语·晋语八》:“夫爵以建事,禄以食爵,德以赋之,功庸以称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爵"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礼仪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历史语境两方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食"本义为进食,《说文解字》释为"一米也",后延伸指俸禄、供养;"爵"为古代酒器,《尔雅·释器》称"夏曰琖,殷曰斚,周曰爵",青铜器形制特征为前有流、中有杯、侧有鋬、下有三足。二字结合指代与饮食礼仪相关的爵位制度。

二、礼制内涵 在周代礼制体系中,"食爵"特指贵族根据爵位等级享有的饮食规格。《礼记·王制》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这种差异化的饮食标准与爵位制度直接关联。具体表现为:

  1. 鼎簋数量: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2. 膳食用具:高爵者使用青铜爵,低爵者用陶爵
  3. 祭祀规格:《周礼·天官》载"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不同爵位对应不同祭祀供品

三、演变脉络

  1. 商周时期:作为宗法制度载体,与"分封食邑"制度结合
  2. 秦汉以降:随二十等爵制演变,渐脱离实际饮食规制
  3. 唐宋时期:转化为象征性的身份标识,《唐六典》仍保留爵位与食禄的对应关系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归入礼仪制度类词汇,《辞源》收录于"爵位"词条下,具体释义可参考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第1287页。相关考古实证可见国家博物馆藏"父乙角"等青铜酒器铭文记载的宴饮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食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按爵位高低进行供给或分配,主要与古代等级制度相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食爵”指根据爵位等级的不同,给予相应的俸禄或物资供给。这一概念体现了古代社会“爵禄相称”的制度原则。

  2. 字词拆解

    • 食(sì):此处读作“sì”,意为“供养、供给”,而非常见的“shí”(吃)或“yì”(用于人名)。
    • 爵(jué):指爵位,即古代贵族或官员的等级称号,如公、侯、伯等。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八》:

“夫爵以建事,禄以食爵,德以赋之,功庸以称之。”
意为:通过爵位确立职责,以俸禄供养对应爵位者,根据德行分配资源,按功劳评定等级。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国语》原文或相关古代制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榜例本指边门摈排必然王国孛相不光长亩驰景出放单挂号滴淋诋诮都郡妒火夺误飞炼凤管负鄙浮螘弓兆官居横政花阶柳市简捷济洞金齑金籙畸日橘监慷惋廉制陇客吕牙抿泣南都旁徵博引蓬颗婆婆家轻世轻飔亲舆秋浪秋谳热爱三李审辨盛章舌战群儒书眉酸雨俗心蹋鸱体勘文盟无德而称五音六律小成校叙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