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成的意思、小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成的解释

(1).初步形成。《易·繫辞上》:“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2).谓先成八卦,引申而为六十四卦。故八卦亦名“小成卦”。

(3).略有成就。《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杨恭政》:“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不安於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成”的汉语词典释义

“小成”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形容词“小”和动词“成”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初步的成就、阶段性的成果或较小的成功。它强调事物发展过程中达到的某个基础或局部目标,而非最终的、宏大的圆满状态。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 初步的成就或成果: 指在学问、技艺、事业等发展过程中,经过一定努力后所取得的基础性、阶段性成果。这种成就虽非最终目标,但标志着进展和积累。例如:“学习三年,已有小成。”
    • 较小的成功: 相对于“大成”而言,指规模、范围或影响相对有限的成功。例如:“这次项目虽是小成,但也鼓舞了团队士气。”
    • (古义)指礼乐教化初步形成: 在古代文献中,尤其儒家经典里,“小成”有时特指礼乐制度或道德教化初步建立的状态。例如《礼记·学记》有云:“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指七年学习后达到的阶段性成果)。
  2. 引申与用法:

    • 过程性强调: “小成”隐含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常与“大器晚成”、“积小成大”等概念相联系,提示成功需要积累,小成是通往大成的必经步骤。
    • 谦逊表达: 在自述成就时,使用“小成”常带有谦逊意味,表示自己取得的只是初步或有限的成绩。
    • 阶段性目标: 在规划或评价中,“小成”可用于设定或描述一个具体的、可实现的短期目标。
  3. 语源与典籍参考:

    • 该词结构清晰,“小”表程度或规模,“成”表完成、成功。
    • 其概念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中已有体现:
      •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尧让天下于许由……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文中虽未直接出现“小成”一词,但“小知”、“小年”、“小大之辩”等概念为理解“小成”相对于“大成”的哲学意蕴提供了重要背景)。
      • 《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是对“小成”最经典的古代定义,明确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 现代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均收录该词条,释义集中于“初步的成就”或

网络扩展解释

“小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源自古代经典文献,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起源与基本含义

  1. 初步形成
    源于《易经·繫辞上》:“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此处指通过占卜形成八卦的过程,八卦作为基础可进一步衍生六十四卦,因此八卦也被称为“小成卦”。

  2. 阶段性的成就
    《礼记·学记》中提到,古代教育以七年为周期,学生需经历“离经辨志”“博习亲师”等阶段,最终达到“论学取友”的水平,称为“小成”,即学业上取得初步成果。

二、具体释义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文献

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班齿班行板箱北发不营驰檄尺纸绰路骑丛涂胆志道翁电钻动履独出机杼妃妾雰浊诰敕房钩铬回覆婚书护秃见缗劫劫解廌冠金鸡纳霜机云开采开长朗夕鍊气廉泉让水琳馆峛崺默究磨牙男宠年关扭转篇翰朴船辟奠破觚斫雕奇警琦善器杖沈江沈沈湿湿殊别特诏佻巧通透妥筹王太后晩节香纤草仙闼宵晖谐优斜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