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清悬 ”。1.指乐音清亮的悬挂打击乐器。如:钟、磬等。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收妙舞,弛清县。” 唐 吕温 《乐出虚赋》:“今则素扆垂休,清悬继响。”
(2).明亮地悬挂着。《旧唐书·音乐志四》:“图书雾出,日月清悬。”
“清县”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具体用法来理解:
指悬挂的打击乐器
指乐音清亮的悬挂类打击乐器,如钟、磬等。该释义源自南朝谢庄《月赋》中“弛清县”的记载,表示停止演奏悬挂的乐器。
引申为“清悬”
部分文献中将“清县”写作“清悬”,强调乐器悬挂的状态及音色特点,如唐代吕温《乐出虚赋》提及“清悬继响”。
指物体明亮地悬挂,常见于古籍中。例如《旧唐书·音乐志》中“日月清悬”,形容日月如悬挂般明亮。
古县名:
需注意,“清县”作为古地名现已不存,现代中国行政区划中无此名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地理志》或地方志等权威史料。
清县是一个中文词语,它通常用作地名,表示一座清廉、宜居、治理有序的县城。清县可以用来形容该地区的社会秩序良好,公共安全高效,环境优美,百姓生活幸福。
清县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土",部首"水"表示与水有关,如清洁、流动;部首"土"表示与土地有关,如农田、城镇。
清县的总笔画数为10画。
清县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它始于汉代,定着于唐代,流传至今。
清县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清縣」。
在古时候,清县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1. 他的家乡是一个景色秀美、清县宜居的地方。
2. 这座清县治理有序,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好地方。
1. 清洁
2. 清楚
3. 清澈
4. 清新
5. 县城
6. 县府
1. 草木葱茏
2. 幽静
3. 安宁
4. 太平
5. 美丽
1. 混乱
2. 肮脏
3. 污染
4. 贫瘠
5. 危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