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交给下面讨论。《史记·韩长孺列传》:“ 匈奴 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2).写下意见。《南史·齐纪上》:“﹝帝﹞因索笔下议,餘并注同。”
“下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现结合权威文献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交由下级讨论决策
指将议题交付给下级官员或群体商议,常见于古代政务决策流程。如《史记·韩长孺列传》记载:“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意为汉天子将匈奴和亲之事交由群臣讨论。
写下意见或批注
指以书面形式提出见解。如《南史·齐纪上》描述:“(帝)因索笔下议,餘并注同”,指皇帝要求臣子用笔写下意见,其他官员附议。
二、词源解析
三、典型用例
该词常出现在涉及古代政治决策或文书批复的语境中,如史书对朝政议事流程的记录。例如《史记》中的用例,体现了君主集权制度下的议事规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法,可参考《史记》《南史》等文献原文。
下议(xià y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下级的议事活动或者经过下级的讨论后作出的决策。
下议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一”和“讠”。它的总笔画数为5画。
下议是由“下”和“议”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其中,“下”比较容易理解,表示低于或者次于。而“议”则表示通过讨论来达成共识。繁体字中的下议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差异。如果按照古时候的写法,下议可以写作“下議”。
1. 作为总经理,我会认真听取各个部门的下议,然后做出最佳决策。
2. 在下级会议中,他们达成了共识,作出了一项重要的下议。
部分以“下议”为组词成分的词语有:下议院(指国家立法机构中的下级议会)、下议员(指下级议会中的议员)等。
近义词:底下决策、下级决策、下属决策
反义词:上议、上级议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