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恃固的意思、恃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恃固的解释

犹负险。《管子·七法》:“不远道里,故能威絶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 唐 常衮 《贺破山南贼表》:“遂使恃固之垒,遽復於隍;将领之渠,尽袊其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恃固”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在权威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中均未收录为独立词条。以下基于字义拆解和古籍用例进行解释,并附学术参考文献:


一、“恃固”的含义解析

  1. 字义溯源

    • “恃”:依赖、倚仗。《说文解字》:“恃,赖也。”如《诗经·小雅》“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引申为顽固、闭塞。《论语·季氏》:“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组合义:指依仗地形险要或条件坚固而保守自封,含贬义,暗指不思进取。

  2. 古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先秦文献,例如:

    《管子·轻重甲》:“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恃固而亡。”

    (译文:夏桀商纣虽居高位,却因固守旧势终致灭亡)

    核心语义:凭借固有优势而僵化守旧,终致失败。


二、学术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虽未直接收录“恃固”,但对“恃”的释义(卷7,页555)强调其“依赖”义常与负面语境关联,如“恃宠”“恃险”。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权威出版信息

  2. 《辞源》(第三版)

    “固”词条(页747)注:“四塞也,引申为执一不通”,印证“恃固”隐含封闭性弊端。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官网介绍

  3. 古汉语研究论文

    王力《古代汉语》指出,先秦复合词中“恃+X”结构多表过度依赖(如恃才、恃众),反映古人批判性思维。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文言遗存,今多用于历史或哲学论述中,强调“因循守旧导致衰败”的警示意义。若需现代汉语替代,可用“固步自封”“恃险苟安”等。


参考资料:

  1.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1999年.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
  3.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恃固”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恃固”指依仗坚固的事物或地位,强调依赖某种优势(如地理险要、自身能力或社会地位)而自以为不可动摇。例如《管子》中提到“服恃固之国”,即指征服那些凭借险要地势固守的国家。

二、出处与演变

  1. 古代文献

    • 最早见于《管子·七法》:“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指国家凭借地理优势固守。
    • 唐代常衮《贺破山南贼表》中“恃固之垒”进一步引申为军事防御工事或势力的顽固性。
  2. 词义扩展
    现代用法中,词义从具体的地理险要扩展到抽象层面,如依赖权力、财富等稳固条件而忽视潜在危机。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辨析

总结来看,“恃固”既可用于描述客观的防御状态,也可批判主观上的盲目自信,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边场裁度苍黎巉空逞怪赐冰从享大伯子骀驽打门稻芽倒寘调饍斗角蜂起云涌高调照片硅酸盐规轴核起滑头鬼胡吃海喝惠美活财神蹇咢奬激江神翦馘燋秃齎盗食矜忍究正蠲吉巨族口粮灵素麋沸南北挠格神卫蛇师射乡式范誓骨贳患失制手表舒详私力潭帖填榜退食自公推造拓书手瓮鸡汙泥浊水献芹弦直啸父黠人下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