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诛戮。《南史·宋纪上·武帝》:“ 裕 辞不获命,遂总军要,庶上凭祖宗之灵,下罄义夫之节,翦馘逋逆,荡清京华。”
翦馘(jiǎn gu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其含义与军事征伐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翦
本义为“剪除”“消灭”,引申为“征服”“讨伐”。如《左传·成公十三年》载:“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翦。”
来源:《汉语大词典》 “翦”字条
馘
指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左耳以计功的行为。《说文解字》释:“馘,军战断耳也。”后泛指“杀敌献功”。
来源:《说文解字注》 “馘”字条
翦馘 为动宾结构,意为:
剪除敌人并割取其耳以献功,即通过武力征讨消灭敌对势力,并以此彰显战功。
例证:
《后汉书·文苑传》载:“翦馘凶逆,清扫疆场。”
来源:《后汉书》卷八十下
《晋书·刘琨传》
“虽不能翦馘以安社稷,犹当固守以报国恩。”
此处指未能通过武力彻底剿灭敌人以安定国家。
来源:《晋书》卷六十二
《宋书·索虏传》
“将军翦馘枭雄,威震朔野。”
描述将领征伐强敌、威震边疆的功绩。
来源:《宋书》卷九十五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翦馘”释义条目(第7册,第1513页)
链接: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注:此为官方在线平台,内容需订阅访问)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翦”“馘”分释及复合词用例
链接:商务印书馆辞源检索(官方在线资源库)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军事类词汇释义及例句
链接:中华书局古籍库(需注册查阅)
该词属军事古语,现代汉语已罕用,但可见于研究古代战争史、文献学的专业文本中,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武力征服”与“记功彰绩”的关联性展开。
“翦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翦馘”读作jiǎn guó,意为诛戮(即杀戮、歼灭),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战争场景。该词由两个单字复合构成:
用法示例
典型用例出自《南史·宋纪上·武帝》:“裕辞不获命,遂总军要……翦馘逋逆,荡清京华。”此处指刘裕奉命剿灭叛逆,肃清京城。
延伸说明
若需更详细古籍例句或字形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史》相关章节。
帮办颁禽摽季髀髋不置褒贬辞无所假瑽瑽黨籍登损殿宇邸兵对窝独专焚池丰融拊育赶趟儿高谊耕锄阁室鬼妾国寳旱烟减瘦角仙蹐步静思看日子阔少爷狼窝胪欢论难萌甲难説话女店主潘陆欺变覃志绮疏搉估曲引钱绕弯儿塞雁韶艾渗滤市利誓死不贰失俗师团私贶四逆馊酸素色铁索桥偷闲躲静外臣韡炜文浇嚣谤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