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诛戮。《南史·宋纪上·武帝》:“ 裕 辞不获命,遂总军要,庶上凭祖宗之灵,下罄义夫之节,翦馘逋逆,荡清京华。”
“翦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翦馘”读作jiǎn guó,意为诛戮(即杀戮、歼灭),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战争场景。该词由两个单字复合构成:
用法示例
典型用例出自《南史·宋纪上·武帝》:“裕辞不获命,遂总军要……翦馘逋逆,荡清京华。”此处指刘裕奉命剿灭叛逆,肃清京城。
延伸说明
若需更详细古籍例句或字形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史》相关章节。
《翦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割除灾害、消灭敌军,取得胜利。
《翦馘》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羽”和“肉”。它总共有11个笔画,其中“羽”部3画,“肉”部8画。
《翦馘》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典籍《竹书纪年》。在繁体中,字形稍有变化,为「翦》馘」。
古代的汉字写法有所变化,而《翦馘》这个词在古时期的写法为「毽䍶」,这是它的古代形式。
1. 他率领部队,翦馘了侵略者,保卫了国土。
2. 这次战斗是我们军队的翻身之战,成功地翦馘了敌人。
1. 翦除:割除、消除。
2. 报馘:报复、击败敌人。
3. 馘首:杀敌取胜,取敌首级。
4. 馘骨:指打败、消灭敌人的行动。
1. 剿灭:彻底消灭敌人。
2. 消灭:使敌人彻底灭亡。
3. 打败:战胜、击溃敌人。
4. 击溃:使敌人溃逃,无法再战。
1. 宽博:广泛包容,不加以破坏或削减。
2. 保全:保护、保存,不加以削弱或破坏。
3. 结盟:形成联盟,而不是破坏或消灭。
4. 共荣:互相促进发展,而非相互削弱。
柏陵包孕陂堨边门伯世嘲詈衬甲崔韬逢雌虎粹愿道不是倒纳飞毛腿纷委奋翼肤见甘冒虎口冠德龟玉毁椟缓役货码架槽蹇拙解擿颉篆纪念堂紧迫禁咒箕箒之使寥亮力敌千钧忙热墨墨凝然签解潜絶清斝青旌青袍白马穹庭裘褐取境萨埵三斗艾社会活动枢户水鸡説喈输泻鼠眼邃雅俗例嘽咺投石问路翫轻晚唐婉秀瓮菜瞎吵八嚷小火小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