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暮的意思、颓暮的详细解释
颓暮的解释
衰老。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頽暮。” 南朝 梁 任昉 《厉吏人讲学》诗:“曰余本疎惰,頽暮积榆柳。” 梁启超 《说动》:“用人不问贤不肖,而多方遏抑,少年意气之论兴,柄权则皆頽暮矣。”
词语分解
- 颓的解释 颓 (頽) í 崩坏,倒塌:颓坏。颓圮。颓垣断壁。 消沉,委靡:颓萎。颓丧。颓靡。颓唐。 败坏:衰颓。颓败。颓景。颓朽。 水向下流:泣涕如颓。 灭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恭顺的样子
- 暮的解释 暮 ù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暮。暮气。暮色。日暮途穷。暮鼓晨钟。 晚,将尽:暮春。暮年。暮节。暮齿(晚年)。 晨朝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颓暮"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书面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呈现出衰老、衰落、萎靡不振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
字面与核心含义:衰老萎靡
- 颓: 本义指崩塌、倒塌(如“颓垣断壁”),引申为衰败、败坏、消沉、委靡不振(如“颓废”、“颓唐”)。
- 暮: 本义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如“日暮”),引申为时间上接近终了、衰老、晚年(如“暮年”、“迟暮”)。
- 合义: “颓暮”结合了“颓”的衰败消沉和“暮”的衰老迟暮之意,主要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因年老或精神不振而呈现出的衰败、没落、缺乏生气的状态。它强调的是一种因衰老而导致的精力衰退、意志消沉、生机暗淡的景象或心境。
-
使用场景与引申:
- 形容人: 最常用于描述老年人或心态衰老之人精力衰竭、精神萎靡、缺乏活力的状态。例如:“他虽未至耄耋,却已显颓暮之态。”
- 形容事物/景象: 也可用于形容事物衰落、没落、失去往日光彩的景象,常带有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味。例如:“目睹这座昔日繁华都市的颓暮景象,令人唏嘘。” “秋风中的残荷,透着一股颓暮之气。”
- 心境/精神层面: 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心境消沉、意志衰退,即使未必是生理上的老年。例如:“事业受挫后,他一度陷入颓暮的情绪中。”
“颓暮”是一个带有较强文学色彩和衰败意象的词汇,其核心意义是指因衰老(生理或精神)而导致的衰败、萎靡、缺乏生气的状态,可用于描绘人、事物或心境。它传达的是一种接近尾声、失去活力、走向衰亡的意境。
来源参考:
- 释义主要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等权威辞书对“颓”和“暮”字义的解析及组合运用。
网络扩展解释
“颓暮”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拼音:tuí mù
- 核心含义:指衰老或垂暮之年,既可用于形容人的生理状态,也可引申为精神萎靡、事业衰败等。
二、详细解释
-
生理衰老
本义指人到晚年身体机能衰退的状态。例如南朝谢灵运诗句“游子值頽暮”,以及任昉“頽暮积榆柳”均以自然意象暗喻衰老。
-
精神与意志的消沉
可形容人晚年失去活力、动力不足的状态。如《东坡志林》提到韩愈“颓暮矣”,即强调其精神层面的衰颓。
-
事物或时代的衰败
梁启超在《说动》中用“颓暮”描述社会或事业的衰落,如“柄权则皆頽暮矣”,扩展了其应用场景。
三、使用场景
- 个人状态: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老年人身心衰退,如“他虽未至颓暮之年,却已显疲态”。
- 抽象比喻:可形容文化、制度等逐渐失去生命力,例如“这项传统技艺已渐入颓暮”。
四、出处与例句
- 古典文献:最早见于南朝诗文,如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 近现代引用:梁启超以“颓暮”批判晚清官僚体系的僵化。
总结
“颓暮”兼具具象与抽象含义,既描绘自然衰老,又承载文化批判色彩。其文学性较强,现代使用多偏向书面或比喻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傍牌薜萝子兵饷布车草室铲迹销声逞勇矗矗摧絶顶公挏马斗辟断契锻压对位放顿放款烦缛佛眼相看负流浮水服皂官橐害愁后鞧簧管黄面老子画债溷冒羁旅谨选恐慑怜惜邻竝漏风陋迹马蹄马王堆汉墓米汤谬议逆天违众匿瑕含垢榷会热烫烫伤脑筋上臾申请书诗人玉屑抒溷四海昇平碎霜帑簿退食委蛇驼背违繞威泽违阻污种向吴亭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