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xamine;study]∶审问查究
推究他是怎样犯错误的
(2) [inquire into and study]∶推求研究。仔细探索和检查 [原因、道理等]
推究事理
(1).审问查究。《魏书·任城王澄传》:“请以见事付廷尉推究,验其为刼之状,察其栲杀之理。”《旧唐书·韩休传》:“时 梁州 都督 李行褒 为部人诬告,云有逆谋, 则天 令 大敏 就州推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吴帅 取问口词, 王林 招説:‘打劫 袁将官 船上银两是实。’推究党与,就是平日与妻子往来的邻近一伙恶少年。”
(2).推求研究。 唐 韩愈 《为宰相贺白龟状》:“物象既呈,可以推究。”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世常谓 汉文 不用 贾生 以为深恨。臣尝推究其旨,窃谓不然。”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但看起文章来,是可以推究何人所作的,这不知道于你有无妨害?”
推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度考辨意味的动词,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追溯根源、探究缘由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逻辑推理和细致考察,揭示内在原理或因果关系。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详细阐释: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
推究(tuī jiū):推求探究(原因、道理等)。
示例:推究事理|推究根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315.
“推”:
来源:许慎. 说文解字(附检字)[M]. 北京:中华书局,2013:251.
“究”:
来源:同上,《说文解字》:116.
二字组合后,“推究”融合了“逻辑推导”与“彻底探求”的双重含义,形成对事物本质的系统性考察。
学术研究:
用于考证文献、史实或理论,如:
“学者推究此说的历史背景,发现其源于宋代理学。”
来源: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32.
法律与责任判定:
指追溯事件原因以明确责任,如:
“法院推究事故成因,认定多方存在过失。”
来源:《法律常用词语手册》,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日常反思:
用于对行为或现象的反思性分析,如:
“他反复推究自己失败的原因,终得醒悟。”
词语 | 侧重点 | 示例 |
---|---|---|
推究 | 强调逻辑推导与深度溯源 | 推究物理原理 |
探究 | 侧重主动探索未知领域 | 探究宇宙奥秘 |
考究 | 重视细节考证与精致化 | 考究文物年代 |
追究 | 含问责意味,多用于负面事件 | 追究法律责任 |
《朱子语类·卷十一》:
“读书须推究到底,方见义理透彻。”
此例说明“推究”在理学中指向义理的彻底性追问。
来源:黎靖德(编). 朱子语类[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推究”作为汉语精密思维的典型表达,融合了逻辑推导与深度溯源的双重特质,广泛用于学术、法律及日常思辨场景。其权威释义及用例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等经典辞书,亦见于《朱子语类》等古籍,体现了汉语对理性探究的高度凝练。
“推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推究(拼音:tuī jiū)指深入探索、审问查究或推求研究事物本质或原因。它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魏书》中“请以见事付廷尉推究”,指通过官方审查验证案件真相;唐代韩愈在《为宰相贺白龟状》中提及“物象既呈,可以推究”,强调通过现象探究本质。
现代用法
广义上泛指对问题根源或道理的探索,例如“推究事理”“推究城市异化的根由”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更多用法,可参考等来源。
拔拂百嬾千慵摆弄悲商编凑冰鲜博学跛足从事不依岑翳差殊螴蜳垂缰垂头塌翅诞膺颠没地蛋迭宕堤围断契发动力废心焚枯黻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箍筋黑湫湫黑体华旷哗怒浑穆火油贾楚鸡禍禁掖空谈口叭叭礼拜乱子民船木杙鸟嘴铳纽绊暖讲乾季情报检索鋭兵膻慕神韵说食犬黍炊死亦瞑目泝溯铁牀贴近替归体恤入微外翼王傅忘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