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頽放的意思、頽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頽放的解释

志气消沉,行为放纵。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脱帽飞羽觴,頽放解天刑。”《宋史·陆游传》:“ 范成大 帅 蜀 , 游 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頽放,因自号 放翁 。”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二:“而弟頽放无似,往来 吴 越 间,舟中之日居多。” 林之夏 《行路难》诗之四:“一梦落江湖,万缘尽頽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颓放,汉语复合词,由“颓”与“放”二字构成。《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颓唐放纵,不拘礼法”,多用于形容人的精神面貌与行为状态。该词最早见于《晋书·谢灵运传》:“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遂肆意遨游,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颓放自任,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语源学角度分析:“颓”本义为崩塌,《说文解字》注“秃皃”,引申为衰败、萎靡;“放”在《康熙字典》中有“纵也”“逐也”二义,此处取“纵情”之意。二字组合后形成新的语义场,特指士人阶层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表现出的矛盾生存状态,既包含消极避世的情怀,又带有突破礼教束缚的个性张扬。

该词在文学批评领域具有特殊意涵。《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魏晋名士的“颓放”实为“对礼法社会的消极抵抗”,如《世说新语》载刘伶“脱衣裸形在屋中”,自谓“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正是颓放精神的典型表现。这种文化现象与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潮密切相关。

现代汉语使用中,“颓放”多用于文艺批评语境,形容创作主体既保持艺术追求又放弃社会责任的双重特质。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列为书面语词,强调其蕴含的“放任自流而不求进取”的贬义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頽放"(也写作"颓放")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典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

基本释义 指人因志气消沉而行为放纵,常带有消极色彩,多用于形容精神与行为双重失序的状态。

出处与用法

  1. 历史溯源
    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范成大《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中"頽放解天刑",形容文人超脱礼法的放达状态,此时尚含中性意味。

  2. 贬义化演变
    至南宋《宋史·陆游传》记载"人讥其頽放",已带有社会批判色彩,暗指陆游不拘礼法的行为遭非议,陆游因此自号"放翁"以自嘲。

  3. 清代延续
    龚自珍在书信中用"頽放无似"自述漂泊心境,林之夏诗句"万缘尽頽放"则深化了词义中的颓废感,体现近代文人的苦闷。

文化关联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人自我抒怀或他人评价,既反映传统礼教对行为规范的约束,也体现文人在失意时通过放浪形骸表达精神抗争的矛盾性。

别人正在浏览...

拔群逼废博丽餔麋嵾差辞指猝迫打孔儋崖雕修多嘴多舌恶癖凡民斧依膏腴之地挌斗阁免桂父海涵荒寂偟暇圜货会对会能灰烟瘴气嘉诲揭盖子寖弛惊怯獧黠军冲链轨留命每逢蒙混孥累扑花愆程乾道遣官锵涌啓证权重望崇麴蘖稔寇汝窰噬负市合手力首议抒厕庶吉士束颡素火腿抟炉剸逐尪驽猥凡尾花相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