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推诚的意思、推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推诚的解释

以诚心相待。《淮南子·主术训》:“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象形。”《魏书·高祖纪下》:“凡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诚御物。”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推诚自信,不为防虑。”《清史稿·文宗纪》:“给事中 苏廷魁 疏请推诚任贤,慎始图终。” 茅盾 《虹》七:“如果人家能够推诚相与,那她即使受点牺牲,也很甘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推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以真诚之心待人,毫无保留地信任和坦诚相待。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演变及使用场景三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础释义

  1. 真诚相待,坦诚无私

    指人与人交往时,去除虚伪与戒备,以真心换取信任。例如:“推诚合作,共谋发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引申为信任与交心

    强调通过真诚行为建立深厚关系,如“推诚布公”(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汉语大词典》)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二、词源与演变

  1.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 《后汉书·光武帝纪》:“推赤心置人腹中。”

      此为成语“推心置腹”的出处,形容以真心待人。(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诚相信,效节明主。”

      指臣子以忠诚之心侍奉君主。

      来源: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需订阅访问)。

  2. 词义稳定性

    从古至今,“推诚”始终围绕“真诚”与“信任”的核心,未发生显著偏移。(《古代汉语词典》)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M]. 商务印书馆, 2014.


三、现代使用场景

  1. 正式语境

    多用于书面语,如公文、协议中强调合作基础:

    “双方应推诚相待,遵守契约精神。”

    (《人民日报》2023年国际合作协议评述)

    来源:人民日报数据库(需机构权限)。

  2. 日常表达

    常见于人际关系描述,如:“朋友之间贵在推诚相见。”(《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来源: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Z]. 2008.


权威引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推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uī chéng,其核心含义是以真诚的态度待人,强调不虚伪、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或感受。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推”指表达、展现,“诚”指真实、诚实。组合后意为“以诚心相待”,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展现真诚的态度。
  2.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为人处世的原则,如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如《清史稿》中“推诚任贤”)、朋友间的坦诚相待(如茅盾《虹》中“推诚相与”)。
  3. 古籍例证

    • 《淮南子·主术训》提到“抱德推诚”,指以德行和真诚赢得他人追随;
    • 宋代欧阳修在《刘公墓志铭》中评价某人“推诚自信”,赞扬其待人真诚的品格。
  4. 延伸用法

    • 衍生成语如“推诚相信”(出自《三国演义》),进一步强调以真心建立信任关系。

总结来看,“推诚”既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摒弃虚伪,以真实自我与他人互动。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现代用例,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福国会报覆褊急兵连祸结簿决裁切赤骨肋春貌丛悲大寰东砍西斫垩本耳朵风风德风美父荫光耀果位国众好谋而成壕堑浑沦吞枣岬角假君剑镡家族制度鞿鞚筋斗云金莲步讥戏剧事龛壁空心大老略夺连屋闷人奈苑驽驹披垂平世牵丝切激骑驴酒戎略软怯怯闪槌善和扇庖善善沈翳实证主义私土夙仇通常涂层退生望絶顽冗险征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