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指佛经中的奈园。《维摩诘经·佛国品》:“一时佛游於 维耶离 奈氏 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据《柰女经》, 维耶离国 梵志 园中植奈树,树生一女, 梵志 收养,长大后颜色端正,天下无双;佛至其国,奈女率弟子五百出迎,佛与诸比丘乃到奈女园,具为说本原功德。后因称寺院为奈苑。 唐 李峤 《宣州大云寺碑》:“四倒八谬,瞻奈苑而心迴,伍盖六缠,经竹园而累尽。” 宋 梅尧臣 《吕缙叔云永嘉僧希用隐居能谈史汉书讲说邀余寄之》诗:“奈苑谈经者, 兰臺 著作称,吾儒不兼习,尔学若多能。”
“奈苑”是一个源自佛教经典的词汇,其含义与演变过程如下:
“奈苑”原指佛经中的奈园(又称“奈氏树园”),出自《维摩诘经·佛国品》。后逐渐演变为对寺院的代称,尤其在唐代文献中常见此用法(如李峤《宣州大云寺碑》中“瞻奈苑而心回”)。
据《柰女经》记载:
唐代起,“奈苑”成为寺院的雅称,例如: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网)将其解释为“无法进入宫苑”的成语,但此说法未见古籍佐证,可能与佛教典故混淆所致。建议以佛教文献记载为准。
注: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可参考《维摩诘经》《柰女经》及唐代诗文作品。
《奈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进入深奥的修行场所,也可以指进入高深的学问境界。
《奈苑》由2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大」和「艸」。它的拼音是nài yuàn。
「大」的笔画数为3,「艸」的笔画数为6。
《奈苑》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这篇文章中。它形象地描绘了修道者进入一个安静、清幽的修行场所,培养内心的宁静和修养。
《奈苑》的繁体字是「奈苑」,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奈苑的写法与现代的略有不同。大部分古文版本使用「柰苑」来表示这个意思。
1. 他在《奈苑》中苦心修行,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 这个国家将教育视为每个公民进入《奈苑》的必由之路。
组词:奈何、苑中、进奈、退苑。
近义词:深修之地、静修之所、悠然之园。
反义词:浮躁之地、喧嚣之所、繁忙之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