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抟黍的意思、抟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抟黍的解释

(1).黄莺的别名。《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 毛 传:“黄鸟,摶黍也。” 陆玑 疏:“ 幽州 人谓之黄鸎…… 齐 人谓之摶黍, 关 西谓之黄鸟。” 宋 陆游 《农家歌》:“二月鸣摶黍,三月号布谷。”

(2).捏饭成团。《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摶黍,授祝,祝授尸。”

(3).指捏成的饭团。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宿明堂斋殿行禋祀礼》:“凡大祀,差太祝一员,进摶黍及肺,祭奠玉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抟黍(tuán shǔ)的汉语词典释义

“抟黍”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核心角度阐释:

一、本义:指捏聚成团的黄米饭

“抟”意为用手揉捏、聚拢成团(《说文解字·手部》:“抟,圜也。”);“黍”即黄米,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故“抟黍”字面指将煮熟的黄米捏聚成团状食品,类似今天的饭团。此义项反映了古代饮食加工方式,常见于文献对祭祀或日常食物的描述中。

二、比喻义:黄鹂鸟的别称

此义项源于鸟鸣声与农事活动的关联。古人观察到黄鹂鸣叫的时节恰逢黍子成熟待收(《诗经·豳风·七月》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之句,仓庚即黄鹂),且其鸣声似“抟黍”之音,故以“抟黍”代指黄鹂鸟。此用法多见于古代农书与文学作品,如朱熹《诗集传》注:“仓庚,黄鹂也,立春后鸣……亦名抟黍。”

三、文献中的引申关联

在《吕氏春秋·仲夏纪》中,“抟黍”被用以指代黄鹂鸣叫的时令特征,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物候标志的文化内涵:“仲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养壮狡。”高诱注:“鵙,伯劳也;反舌,百舌鸟也;或曰鵙即抟黍。” 清代地方志如《临汾县志》亦沿用此名为黄鹂别称。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第6卷第515页“抟黍”条。
  2.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2011)对《豳风·七月》的注解。
  3. 《吕氏春秋·仲夏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及高诱注。
  4.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收录《临汾县志·物产》。

网络扩展解释

“抟黍”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黄莺的别名
    古代文献中,“抟黍”常指代黄莺(即黄鹂鸟)。例如《诗经·周南·葛覃》毛传提到“黄鸟,摶黍也”,陆玑疏进一步解释:“齐人谓之摶黍,关西谓之黄鸟”。宋代陆游的诗句“二月鸣摶黍”也以此指代黄莺的鸣叫。

  2. 捏饭成团的动作
    指将黍米等食物用手捏成团状的行为,常见于古代礼仪场景。如《仪礼·特牲馈食礼》记载:“佐食摶黍,授祝”,描述了祭祀时捏饭团的流程。

  3. 捏成的饭团
    引申为用黍米捏成的饭团实物,多见于祭祀或日常饮食。宋代《梦粱录》提到“进摶黍及肺,祭奠玉册”,即用饭团作为祭品。

二、用法与背景

三、文献参考

《诗经》《仪礼》《梦粱录》等文献均收录此词,印证其历史渊源。

别人正在浏览...

褊短并骛不革常古长系产殖撑驾尘蒙檮树创立樗散材丹笋断杀独笑反求诸己匪莪风岸工时桂姜国技亥豕后夫人麾旌监视器甲殻稽古井干絶气沮核刻鍊壸德浪仙甿隶摩天楼木瓜杖弄兵暖孝扑蚩浅笑轻灵青岩囚饮全材赛马场丧门星筛号糁糁饰过食筯双赢岁历锁厅举人汤孙逃时特出帖字未合椳际席宠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