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团扇歌的意思、团扇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团扇歌的解释

乐府 吴 声歌曲,也称《团扇郎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吴声歌曲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团扇郎歌》者, 晋 中书令 王珉 捉白团扇与嫂婢 谢芳姿 有爱,情好甚篤。嫂捶挞婢过苦, 王 东亭闻而止之。 芳姿 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 珉 闻,更问之:‘汝歌何遗?’ 芳姿 即改云:‘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间王 琛 ﹞有婢 朝云 ,善吹箎,能为《团扇歌》、《陇上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团扇歌

一、词典释义与核心含义

“团扇歌”在汉语词典中特指以“团扇”为意象或主题创作的诗歌,常借团扇的物理特性(如夏用秋藏)隐喻人事变迁,尤以表达女子失宠、恩情中绝的哀怨为主。其核心含义包含:

  1. 器物象征: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作为诗歌中的核心意象,象征女子曾经的受宠与当下的冷落。
  2. 情感载体:通过“秋扇见捐”的典故(天凉后被弃置),暗喻女性因色衰或变故遭遗弃的命运。

二、文学典故溯源

“团扇歌”的定型与以下两大经典文献密切相关:

  1. 班婕妤《怨歌行》(载于《文选·卷二十七》)

    西汉班婕妤失宠于汉成帝后,以团扇自喻创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奠定“团扇见弃”的隐喻传统,成为后世“团扇歌”的典范。

  2. 王昭君传说与乐府诗

    东晋王嘉《拾遗记》载,汉元帝时宫女因自伤不得宠,作《团扇歌》以抒怨情。后与王昭君出塞故事融合,如《乐府诗集·卷二十九》收录《王昭君》题解提及:“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其中亦融“团扇”意象以寄悲情。

三、文化影响与延伸

“团扇歌”作为文学母题,衍生出多重文化意涵:

  1. 闺怨诗的代表意象

    自六朝至唐宋,“团扇”成为闺怨诗的固定符号。如唐代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直接化用班婕妤典故,表达宫妃寂寥。

  2. 曲牌与艺术再创作

    宋代以后,“团扇歌”演变为词牌名(如《团扇郎》),并成为戏曲、绘画的常见题材。明代《永乐大典》收录多首以团扇为题的诗作,清代戏曲《长生殿》亦借团扇抒写杨贵妃之怨。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注:以上链接为相关典籍的权威在线数据库或出版社官网,可查证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团扇歌”是乐府诗中的一种吴声歌曲,也称《团扇郎歌》。其名称和内容与晋代名士王珉及其嫂婢谢芳姿的爱情故事密切相关。据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记载,王珉与谢芳姿因白团扇定情,后因嫂责罚,谢芳姿被要求以歌代罚,遂创作此曲。

该曲属于南朝清商乐中的“吴声歌曲”,语言风格质朴,情感表达直白,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民间音乐特色。后世常以“团扇”意象隐喻男女情愫或命运流转,如唐代王昌龄《长信秋词》中“且将团扇共徘徊”便化用了这一典故。

(注:、5因权威性较低,仅作辅助参考;核心信息综合自、2、3)

别人正在浏览...

揞揜白茶豹髓包围波折鸱鸠簹篁点水不漏调阵东易独园樊桃芝泛指诽訾纷厖粉皮富商革新能手袿裳轨仪寒霙合德候诇灰哑虎踞龙盘加派九合一匡救火蠲疾夸嫮括括叫灵黠临河洗耳六舞僇笑明光瓦亮迷窍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泥俑匹诸轻物起墒拳经畎畒躯颜荣弹神荼慑惴十八般武艺食羊钱收押水泄不透缩鼻梭服擡头土头文具香肉宵中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