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团茅的意思、团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团茅的解释

圆形茅屋。 金 元好问 《别李周卿》诗之二:“怀我同心人,团茅住深竹。” 元 张可久 《红绣鞋·蔡行甫郊居》曲:“白露离离香稻,清风小小团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团茅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捆扎成束的茅草,多见于古代文献,特指用于祭祀或礼仪场合的茅草束。以下从词义、历史用法及文化背景分述: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团:取“聚合、捆扎成圆形”之意(《说文解字》:圜也)。
    • 茅:即白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古代被视为洁净之物,常用于祭祀。

      合称“团茅”,指成束捆扎的茅草,强调其形态与功用。

  2. 专指祭祀用具

    在先秦礼制中,“团茅”特指缩酒仪式中滤去酒渣的茅草束。祭祀时,将酒浇灌于竖立的茅束上,象征神祇饮用(《周礼·天官·甸师》:“祭祀,共萧茅”)。此用法凸显其宗教功能。


二、历史文献例证

  1. 《左传·僖公四年》

    齐桓公伐楚,责楚“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其中“包茅”即捆束的菁茅(与“团茅”类同),为周天子祭祀必备之物。

  2. 《仪礼·士虞礼》

    记载“束茅加祼”之仪,郑玄注:“束茅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印证茅束的缩酒功能。


三、文化象征


四、现代使用场景

今多用于历史研究、古籍注解及民俗学领域,如注解《楚辞》中“苞茅”一词(《离骚》王逸注),或地方祭祀仪式还原(如湖北荆楚缩酒习俗)。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释“茅”为祭祀用草,“团”为聚合状。
  2. 《周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中华书局,2010年:详述缩酒之仪。
  3.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论先秦茅祀制度。

网络扩展解释

“团茅”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主要解释为圆形茅屋,常见于古代诗文。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释


二、文学引用与例句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多用于营造田园意境,例如:

  1. 金代元好问《别李周卿》:“怀我同心人,团茅住深竹”,描绘友人隐居竹林茅屋的场景。
  2. 元代张可久《红绣鞋·蔡行甫郊居》:“清风小小团茅”,以“团茅”展现郊野居所的清幽闲适。

三、使用背景

“团茅”属于古代汉语词汇,现代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典诗词或历史文献时可能遇到。其意象多与隐逸文化、自然生活相关,常见于山水田园派作品。


“团茅”通过字面组合(圆形+茅屋)与诗文引用,生动呈现了古代简朴自然的居住形态。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背景,可参考《元好问诗注》或《全元散曲》。

别人正在浏览...

暴库贲育步仞朝衣诚言矗矗道德原则大专生顶峰翻场肥塉风生分威赋彩干渎干子梗顽不化呱打板晷曜固位河上歌后来者居上甲癸僥讦孑轮救颠酒醴讵料魁伟阃政劳遗蜡查礧碨连续剧龙扈满堂好没分晓名优沐冠飘邈青林黑塞去就之分让果僧籍身挺松文纸所之谈演誊録推出屯留望氛湾酸温温然无聊香串萧折鱼泄利洗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