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迹静处的意思、息迹静处的详细解释
息迹静处的解释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词语分解
- 息的解释 息 ī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 音信:消息。信息。 儿女:子息。 利钱:息
- 静处的解释 .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
专业解析
“息迹静处”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停止活动,隐居在僻静的地方,远离尘世的纷扰。它描绘了一种主动退出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超脱的生活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 词义解析
-
息迹:
- “息”:本义为呼吸,引申为停止、止息、休息。如《说文解字》释:“息,喘也。”段玉裁注:“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引申义为停歇。
- “迹”:本义为脚印、痕迹,引申为行踪、活动、事迹、功业等。如《庄子·天运》云:“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指脚印是鞋子踩出来的,但脚印本身并非鞋子。
- “息迹”合义: 即停止活动,隐匿行踪,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或参与社会事务。意指主动从社会舞台隐退。
-
静处:
- “静”:指安静、宁静、平和,与“动”相对。如《礼记·大学》言:“静而后能安。”强调内心的安定。
- “处”:指居住、停留、置身于某地。如《周易·系辞下》有:“上古穴居而野处。”
- “静处”合义: 指居住在清幽僻静、远离喧嚣的地方。强调环境的安宁与内心的平和。
-
“息迹静处”整体含义:
综合两部分,“息迹静处”意指主动停止世俗活动,隐匿行踪,选择在安静的地方居住生活,以达到避世隐居、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安宁的目的。它不仅仅指物理空间的转移,更强调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对喧嚣生活的摒弃。
二、 文化内涵与用法
- 道家与隐逸思想: “息迹静处”的思想根源与道家哲学及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密切相关。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认为远离世俗纷争才能保全天性、体悟大道。如《老子》所言:“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虽非直接对应,但精神相通。历代文人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其归隐田园的行为正是“息迹静处”的生动写照。它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 用法: 该词常用于描述隐士、修道者或厌倦官场、世俗生活的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带有褒义色彩,象征着高洁、淡泊、追求内在精神价值。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现代人暂时远离繁忙工作、寻求片刻宁静的状态(虽非严格隐居)。
三、 权威参考释义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息迹”的解释包含“遁迹隐迹”之义;对“静处”的解释包含“安静地居住”。综合体现了该成语的核心含义——停止活动,隐居静地。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
- 《辞源》(商务印书馆): 虽未直接收录“息迹静处”词条,但对“息迹”(如“息影”条关联)和“静处”的释义,以及大量收录的隐逸相关词汇(如“遁世”、“栖隐”),为理解该成语提供了深厚的语义背景和文化语境支撑。《辞源》是探求词语古义与源流的重要参考。
- 古典文献印证: 该成语的精神广泛见于古代典籍。如《庄子》中多次描述真人、圣人“居无思,行无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可视作“息迹静处”哲学思想的源头。后世诗词文赋中表达归隐、求静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均是其文化意涵的体现。
“息迹静处”是一个凝练表达中国传统隐逸思想的成语,意指主动停止世俗活动,隐匿行踪,在宁静之地居住生活,以达到避世、修身、养性的目的。它蕴含着深厚的道家哲学底蕴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出世”思想的一个重要词汇。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大型辞书及相关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
“息迹静处”是一个出自《庄子·渔父》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
字面含义
- 息:止息、停止;
- 迹:行迹、脚印;
- 静处:静止不动、处于安静的状态。
合起来意为:要想不留下痕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
-
引申义
比喻“要想不被人发现,除非自己不做(某事)”,即现代常说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出处与典故
出自《庄子·渔父》中的寓言故事:
有人因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脚印而拼命奔跑,结果跑得越快,脚印越多,影子也紧追不舍。庄子指出,此人愚昧至极,因为只需“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待在阴处让影子消失,静止不动让脚印停止),问题自然解决。
这一故事通过夸张的情节,说明解决问题需从根源入手,而非徒劳逃避。
用法与语法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定语,用于处事相关的语境。
- 近义词:处静息迹。
- 现代应用:多用于劝诫他人不要试图掩盖行为,或强调隐蔽行为的难度。
补充说明
此成语属于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因其蕴含的哲理,仍常见于文学或说理场景。其核心思想与《吕氏春秋》中的“掩耳盗铃”有相似之处,均强调行为的自欺性。
别人正在浏览...
暗室逢灯傲头傲脑帮岸板僵不胫而走草鱼沉潜刚克麤顽丹青客调格踱步蛾服耳视目食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放翁词番祸风力水车凤尾罗逢迎風障干禄干灾恭候公壻公孙观瞧沽泊古度皇业画凭火器忌妒饥火经谶口言拉呱劳臣灵润寠数落体玈矢楙迁麻线道内丧逆政奇花异草青气蛩蛩毡神谟庙算失桂守成四下里贪驩韬声匿迹甜适同济大学頽垣败井闲欺小真细草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