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理狱讼案件。《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书·无逸》“则若时,不永念厥辟” 唐 孔颖达 疏:“君人者察狱必审其虚实,然后加罪,不长念其为君之道,谓不审察虚实也。”
“察狱”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审理狱讼案件,具体解释如下:
“察狱”指对刑事案件或诉讼案件进行审查、审理的过程,强调通过仔细调查和核实证据来判定案件真相。该词常见于古代司法文献,例如:
察(chá)
意为“仔细查看、调查”,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复审也”,引申为审慎核查真相。
狱(yù)
原指诉讼案件,后也指监禁场所(如监狱)。《周礼·大司徒》注:“争罪曰狱”,即涉及罪责的纠纷称为“狱”。
古代司法体系中,“察狱”体现了对案件审理的严谨态度,需通过“三讯”(询问群臣、群吏、万民)确保公正。该词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明德慎罚”的治理理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狱”的字形演变或古代司法制度,可参考汉典()及《说文解字》相关条目。
察狱是一个包含两个字的词语,察指的是审查、观察,狱则表示监狱、囚禁之处。因此,察狱的意思是指对监狱、囚犯进行审查、观察。
察字的部首是宀(mián),属于上级部首。狱字的部首是犬(quǎn),属于下级部首。
察字的笔画数为7画,而狱字的笔画数为9画。
察狱一词源于汉代,繁体字为「察獄」。
在古代汉字中,察狱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对于察字的写法较为固定,而狱字则存在一些变异。例如,察字常见的古代写法为「詧」或「詫」,而狱字则可以写作「獄」或「瘉」。
1. 法官们正在察狱中的囚犯,以确定他们是否真的犯下了罪行。
2. 他被指控犯有重大罪行,因此被送入察狱等待审判。
组词:察看、察觉、察访、察明。
近义词:监视、留意、观察。
反义词:释放、解救、支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