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杜公祠的意思、杜公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杜公祠的解释

见“ 杜工部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杜公祠,专指为纪念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而建立的祠堂。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指唐代诗人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其诗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2.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处表达对杜甫的敬仰,如“杜工部”(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3. 指祭祀祖先或历史人物的庙堂建筑,如《说文解字》释:“祠,春祭曰祠”。引申为纪念性场所。

合义:杜公祠即后世为缅怀杜甫生平事迹与文学贡献而专设的纪念性祠堂。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1. 起源与分布

    现存最著名的杜公祠位于成都浣花溪畔(原杜甫草堂旧址),始建于五代前蜀时期(约公元907年),经宋、元、明、清多次修缮扩建。另陕西西安、甘肃天水等地亦有同名祠堂。

  2. 建筑象征

    祠堂通常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布局,设诗史堂、工部祠等主体建筑,陈列杜甫诗集、生平史料及历代题咏碑刻,体现“诗圣”精神与儒家文化传承。

  3. 社会意义

    作为文化遗产,杜公祠是研究杜甫生平、唐代文学与社会史的重要实物载体,也是弘扬中华诗教传统的教育基地。如清代学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强调:“草堂遗迹,足征诗教之渊深”。


三、权威参考文献

  1. 典籍依据

    • 《成都志·祠庙志》载:“少陵草堂,在城西浣花溪,蜀人建祠祀杜工部。”
    • 《杜甫年谱》(中华书局)详述其流寓成都经历及后世纪念活动。
  2. 学术研究

    参考《唐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杜甫文学地位的界定,及《中国祠庙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对祠堂文化功能的论述。


四、文化影响

历代文人如陆游、黄庭坚等均曾拜谒题咏,杜甫草堂(杜公祠核心)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印证其跨越千年的文化凝聚力。当前,该场所兼具学术研究、公众教育与旅游纪念功能,持续传递“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

网络扩展解释

杜公祠是纪念唐代诗人杜甫的祠堂,主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具有以下特点:

1.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2.建筑结构与文物

3.文化意义

4.其他相关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西安市长安区杜公祠的官方介绍或历史文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锾薄暗苍秀肠绝敕甲宠渥除暴安良地头鬼贩徒飞磴愤悱冈岑肛道隔眼华滋曶曶甲缀罽宾机利客程寇患良弼燎原烈火力尽冒乱毛牛马骔猛气秘监溟瀛漠南摩托车墨鱼亩陇木雁拍案而起峭发青田翁俅俅人多口杂哨兵申破深中肯綮诗帐寿酒说是弄非搜奇索强似贪青廷鞠通烈投晩讬骥之蝇王杨卢骆威赫赫微眇瓮头香霞綳逍遥事外夏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