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仙的意思、铜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仙的解释

“ 金铜仙人 ”的省称。《三辅黄图·建章宫》:“ 神明臺 在 建章宫 中,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承云表之露。” 宋 王沂孙 《齐天乐·蝉》词:“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清 吴伟业 《送少司空傅梦祯还嵩山》诗:“铜仙露冷春门草,玉女臺荒洞口沙。” 吴翌凤 注:“ 任昉 《述异记》:‘ 魏明帝 詔宫官西取 汉武帝 捧露盘仙人,欲置前殿,既拆盘,临行泣下。’” 清 遯庐 《童子军》第十一出:“不料铜仙欲泣,石马长哀。”参见“ 金铜仙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仙"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其核心含义指铜铸的仙人像,尤指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金铜仙人承露盘上的仙人雕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与核心意象: "铜仙"字面指"铜制的仙人"。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帝王为求长生不老,常铸造高大的铜质仙人雕像,用以承接云露,和玉屑服用,以期成仙。因此,"铜仙"一词天然带有求仙、承露、王朝兴衰的意象。其最著名的实物载体就是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辞源》将其释义为"铜铸的仙人"。

  2. 历史典故与象征意义: 该词最著名的典故源于魏明帝曹睿拆迁汉宫旧物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及《汉晋春秋》等史料记载,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下令将汉武帝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从长安搬迁至洛阳。传说在拆迁过程中,铜人因被拆离故土而悲伤流泪("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这个充满悲情色彩的传说,使得"铜仙"(或称"金铜仙人")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咏叹朝代更迭、历史沧桑、盛衰无常、离愁别恨的经典意象。《汉语大词典》在解释"铜仙"时也引用了此典故。

  3. 文学运用与情感寄托: "铜仙"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承载着深沉的历史感慨。最著名的例子是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及其序言。诗中"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铜仙人被迁离汉宫时的悲凉与眷恋,极大地强化了"铜仙"作为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时光流逝象征的文化内涵。自此,"铜仙"几乎成为李贺此诗及其所表达情感的代名词,在后世文学创作中被广泛沿用。全唐诗库中收录的李贺此诗是这一意象的巅峰之作。

"铜仙"一词,源于汉武帝求仙问道所铸的金铜仙人承露盘,其核心指铜铸的仙人像。因魏明帝拆迁汉宫旧物时"铜人落泪"的传说,以及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杰出艺术创造,它超越了单纯的器物名称,演变为一个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和深沉情感的文学意象,主要象征着王朝兴衰、历史沧桑、时光流逝、离愁别恨与故国之思。其意义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求仙文化、历史变迁和文学传统之中。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铜仙”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

  1. 形容骑马技术高超的人(常用作成语) 发音为tóng xiān,字面指“铜制的仙人”,实际比喻骑马技艺精湛者。该用法源自农耕社会对骑术的重视,常用于表达对骑手的赞美。

  2. 历史/文学中的铜制仙人像 特指汉武帝时期铸造的“金铜仙人”,原是神明台上捧盘接露水的铜制雕像。后因魏明帝搬迁铜人时典故(传说铜人流泪),成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王沂孙《齐天乐·蝉》中“铜仙铅泪似洗”即引用此典故。


补充说明:第一种释义多用于口语或成语场景,第二种则集中于历史文献和古典文学。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哀吊罢相背靠背辩理笔误茀茀漕闱长笛邻家楚卞催迫待旦丹青竹搭趿阽危都卢伎放税赓咏各司其职格铮铮管窥之说规言矩步贵职顾累国际航空联合会鸿笔华翰怀喜祸鸟火宋急玲竞今疏古精理迹索九冬鸠类集族举案具呈鞠室鲲身连毂连注灵门流差緑阴阴马尘不及猛暴女皇偏鉴桑笄深妙説三道四説议俗体字贪脏枉法踏雪马蹄踵拖杷枉结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