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身的意思、鲲身的详细解释
鲲身的解释
七鲲身 的简称。 台湾省 南方的海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众军齐集两港,悉树我军旂帜,遂扬帆直渡 鯤身 。 鯤身 者,海沙也,胶浅不能行大舟。” 清 丘逢甲 《夏夜追话旧事》诗:“如闻 鹿耳 鯤身 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词语分解
- 鲲的解释 鲲 (鯤) ū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鲲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大鸟,亦指鲲化成的大鹏鸟)。 笔画数:; 部首:鱼; 笔顺编号:
- 身的解释 身 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败名裂
专业解析
"鲲身"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
核心释义(地理概念):
- 指称沙洲或岛屿地形。 "鲲身"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对台湾西南部沿海一系列沙洲岛屿的特定称谓。这些沙洲形似大鱼(鲲)浮于海上的脊背,故得名"鲲身"。最著名的例子是历史上的"七鲲身",即现今台湾台南市安平区一带的沙洲群。
- 字源解析:
- 鲲 (kūn):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象征巨大、悠远。
- 身 (shēn): 指身体、躯体、脊背。
- 合义: 取"鲲"之巨大鱼形,比喻连绵沙洲如大鱼浮出水面的脊背。
-
历史地理背景(台湾台南):
- 七鲲身: 这是"鲲身"最经典的应用。指历史上位于台江内海(今已大部分淤积成陆)外侧,由南向北排列的七道沙洲(岛屿)。这些沙洲曾是重要的地理屏障和聚落点,其中"一鲲身"即今安平古堡所在地。
- 地名演变: "鲲身"作为地名,直接影响了今日台南市的地名,如"安平"(源自一鲲身上的"安平镇")以及仍保留的"三鯤鯓"(指三鲲身,今台南市南區鯤鯓里一带)。
-
文化象征与景观:
- "鲲身"常与"鯤鯓"通用。 "鯓"字专指这种鲸鱼般隆起的沙脊地形,更强调其地貌特征。"七鯤鯓"是更精确的写法,也是台湾地方文献和现代地名中常用的形式。
- "鲲身"夕照: 历史上,"七鲲身"及其上的灯塔(如后来的安平灯塔)是著名的风景点,"鲲身夕照"曾名列台湾八景之一。
-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鲲身"一词主要用于指代台湾台南市安平区及南區鯤鯓里一带的历史地理区域。
- 作为地名,"三鯤鯓"(三鲲身)仍在使用,并保留在行政区划名称中(如鯤鯓里)。
- 其核心意象——"形似大鱼脊背的沙洲"——仍是理解该地区历史地理的关键。
"鲲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意象(鲲)并应用于特定地理形态(形似鱼脊的沙洲)的词汇,尤其特指历史上台湾台南台江内海外侧的"七鲲身"沙洲群。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内涵,是台南地区重要的历史地名来源。
参考来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鯤鯓解釋 (台湾地区权威词典)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31147&q=1&word=鯤鯓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臺南研究資料庫 (地方历史文化资料库) https://reurl.cc/main (需在站内搜索"七鯤鯓"或"三鯤鯓")
- 台湾大百科全书 - 七鯤鯓 (台湾文化部支持项目)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395
网络扩展解释
“鲲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分析:
一、神话传说中的含义
- 本源解释
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神话生物“鲲”,指传说中的巨型鱼,可化为鹏鸟。因此“鲲身”常比喻庞大到超乎寻常的事物,如巨型建筑、山体或人物体型等。
二、地理名称中的含义
- 台湾省海口代称
在历史文献中,“鲲身”是“七鲲身”的简称,指台湾南部由沙洲组成的自然景观,因形似巨鱼背脊得名。例如:
- 清代魏源《圣武记》记载:“众军齐集两港,遂扬帆直渡鲲身”(指台湾海口沙洲)。
- 清末台湾府城的“迎鲲身王”庆典,将地名与民间信仰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
三、使用建议
需根据上下文区分词义:
- 文学或比喻语境中,多指神话中的巨物意象;
- 历史或地理文献中,则特指台湾七鲲身沙洲。若涉及具体地名,建议结合文献来源进一步考证。
(注:部分网页内容重复或权威性较低,已筛选核心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摆供傍眼半面妆拔山举鼎笔歌墨舞博闻强记出顶刺填淙啮寸头大魁天下灯法电解钓丝竹返生肺脏風戽風尚改弦易张搞鬼更加耕三余一圭碑顾自红绒花栲栳儿懽呼秽声讲盘子焦耳皦心机捷军哄鲙鲈暌淹量变敛迹敛一连阴雨履获忙活眊悼梅骨穆如批回扑荡铺迭箝兵起磨庆喜诠拣鹊陵取而代之试作天晓得铁心铁意通义娃儿瓮鼻头猃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