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y worm;grass worm] 昆虫,成虫前翅中央有两个淡黄色的圆形斑纹,后翅尖与边缘黑灰色,昼伏夜出。幼虫头部褐色,背上和两侧有黄黑色纵线。蛹红褐色。是稻、麦、高粱、玉米等的主要害虫。有的地区叫“行军虫”、“剃枝虫”
也叫行军虫﹑剃枝虫﹑夜盗虫﹑五色虫等。是稻﹑麦﹑高粱﹑玉米等的主要害虫。
粘虫(学名:Mythimna separata),又称行军虫、剃枝虫、夜盗虫,是鳞翅目夜蛾科的一种迁飞性、暴食性害虫。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具有迁飞性,每年春季由南向北迁移,成虫需吸食花蜜、蚜虫分泌物等补充营养,对糖醋液趋性强。
主要危害
分布特点
中国除新疆外均有分布,具有偶发性和爆发性,2012年曾造成全国近5000万亩农田受灾。
防治方法
环境影响
风雨天气会迫使迁飞成虫降落,导致局部灾害加重。
“粘虫”与“黏虫”为同一种昆虫的不同写法,部分方言区称“五彩虫”。需注意与成语“黏虫”(比喻贪婪)区分。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如需进一步了解防治技术或历史案例,可查阅农业专业资料。
《粘虫》是指一种能够粘住昆虫的物质或器具。在农业、园艺等领域中,粘虫常用于捕捉有害昆虫,起到防治作用。
拆分部首:粘(米)+ 虫(虍)
粘的笔画:5画
虫的笔画:6画
《粘虫》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粘(zhān)的本义为粘着、黏附,虫(chóng)指昆虫。这个词组合而成之后,指的是能够黏住昆虫的粘性物质或器具。
《粘虫》的繁体字为「黏蟲」。
古代汉字对《粘虫》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其中收录的写法为「黏蟲」。
1. 农民使用粘虫捕捉害虫,保护了庄稼的生长。
2. 这种粘虫纸非常粘,能够捕获许多有害昆虫。
1. 粘液:指由生物体散发出的一种黏稠的液体,能够粘住其他物体。
2. 虫子:虫的另一种常用称谓,是对昆虫的俗称。
1. 虫胶:指由昆虫产生的一种具有黏附性质的物质,常用于粘合或漆料中。
2. 牢子:意为陷阱,用于捕捉昆虫或其他小动物。
没有确切的反义词,因为粘虫通常用于捕捉害虫,没有用于释放昆虫的情况。但可以视情况使用「松散」或「脱离」等词汇来表示与粘虫相反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