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检推排的意思、通检推排的详细解释
通检推排的解释
金 代调查人民资产以定赋役的办法。通检,指调查;推排,指评定。渊源于 宋 代的“推割推排”。 大定 四年(1164年)派员分路调查人民物力资财,规定等级,作为征收物力钱多寡和征发差役先后的根据。 金 亡后随之消灭。亦省作“ 通推 ”。《金史·食货志一》:“近制,令人户推收物力,置簿标题,至通推时,止增新强,销旧弱,庶得其实。”
词语分解
- 通检的解释 .普遍调查。《金史·世宗纪上》:“己卯,命 泰寧军 节度使 张弘信 等二十四人分路通检诸路物力。”《金史·食货志一》:“通检,即《周礼》大司徒三年一大比,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辨物行徵之制也。”
- 推排的解释 .排斥;排挤。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孔子 生时推排不容,故叹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生时无祐,死反有报乎?”《晋书·董京传》:“或见推排駡辱,曾无怒色。” ********* 《无题
网络扩展解释
“通检推排”是金代实施的一项赋役调查与评定制度,主要用于核定民户资产以确定赋税和差役的征收标准。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通检:指对民户资产(包括人口、土地、车马、资财等)进行全面调查。
- 推排:指根据调查结果评定资产等级,作为征收赋役的依据。
2.历史背景与实施
- 起源:仿效宋代“推割推排”制度,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年)首次推行,旨在解决赋役不均问题。
- 操作方式:派遣官员分路清查全国物力,每三年核查一次,动态调整户等和赋税额度。
3.制度内容
- 调查范围:涵盖人口、驱奴、土地、车马、资财等,核定财产总额后征收“物力钱”(财产税)。
- 户等划分:将民户分为上、中、下三等,差役征发按等级排序。
4.问题与调整
- 初期弊端:因标准不一、官吏苛酷,导致赋役不均,百姓负担加重。
- 改进措施:金世宗颁布“通检地土等第税法”,章宗时期进一步简化推排流程,并推广至猛安谋克(女真族军事组织)。
5.历史影响
- 作用:一定程度上均平了赋役,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执行中仍存在官吏腐败问题。
- 消亡:随着金朝灭亡,该制度逐渐废止。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实施案例或赋税计算方式,可参考历史文献《金史·食货志》。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检推排:
通检推排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组,具体意思是指在工作和事务中对文件、资料等进行仔细检查、分析和整理,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通检推排》由偏旁部首组成,其中“通”字的部首是辶,共有10画;“检”字的部首是木,共有12画;“推”字的部首是扌,共有11画;“排”字的部首是扌,共有12画。
来源和繁体:
《通检推排》这个词组是现代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文献和经典文化,没有繁体字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但《通检推排》这个词组的字形在古代写法中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我们应该对每个文件进行通检推排,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这份资料经过仔细通检推排后,最终形成了一份完整的报告。
组词:
- 通检:仔细检查、审查。
- 推排:整理、归类。
近义词:
- 审核:审查、检查。
- 整理:整顿、整饬。
反义词:
- 忽略:疏忽、忘记。
- 混乱:杂乱、不整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