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几的意思、通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几的解释

意指哲学。语本《易·繫辞上》:“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识>自序》:“寂感之藴(指天地阴阳动静的奥妙),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几”是一个具有哲学深度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本义与引申义两个层面解析,主要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典籍:

一、本义:洞察细微征兆 “通几”指通达事物萌发、变化的细微先兆。“几”本义指隐微的迹象或变化的苗头,《周易·系辞下》云:“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通”即洞悉、贯通。故“通几”强调对事物发展初始状态的敏锐把握。例如: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二、引申义:探究根本原理 在宋明理学中,“通几”引申为探究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与终极原理。明代思想家方以智在《物理小识·自序》中将学问分为三类:

“质测”(实证科学)、

“通几”(哲学思辨)、

“宰理”(社会伦理)。

其中“通几”即指超越具体现象、通达万物本质的形而上学思考,如朱熹所言: “所谓‘几’者,只才觉得近便是,便是发动处也。”

三、哲学意涵:把握变化契机 “通几”还蕴含把握关键时机的能力。《周易》强调“知几其神乎”,认为预知征兆方能趋吉避凶。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阐释:

“几者,变之微也……君子研几于动静之间,而贞夫一之理见矣。”

此解凸显“通几”作为动态认知与行动智慧的统一。


权威参考来源:

  1. 《周易·系辞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朱熹《朱子语类》 黎靖德编,中华书局
  3. 方以智《物理小识》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中华书局《船山全书》本
  5.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通几”词条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通几”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哲学概念,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词义来源

“通几”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上》:“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其中,“通”指贯通、透彻,“几”指细微的征兆或事物变化的契机,合起来表示通过深究事物本质来把握规律。

二、哲学内涵

  1. 哲学范畴:清代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自序中将“通几”定义为探究天地阴阳动静奥妙的学问,强调对事物本源的深刻理解。
  2. 与“质测”对应:方以智提出“质测”(实证研究)与“通几”(哲学思辨)相辅相成,前者关注具体现象,后者探索普遍规律。

三、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通几”可引申为对复杂问题的系统性思考或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例如,描述某人“精通几门语言”时,虽与哲学原义无关,但保留了“深入掌握”的语义层次。

四、读音与字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周易》及方以智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按籍安乐摆式宝迹不得其死材卒操戈同室钗荆裙布肠秘常途愁眉蹙额传诔大块打落水狗丹崖盗律雕癠调足定功帝网东王愤发風笛负俎沟楼官作桂轸孤岚过活寒芽黄梅慧雨火夹奸臧警世夸衒脸巴子疠人俚人笼脱门客牛觔佩刀被发佯狂苹婆前刀儿取先染指甲草饶赡煞拍失口水晶枢密太尉送佥荪美眺瞻途迳屋里雾幛西河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