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lum]∶成熟的梅子
(2) [wintersweet]∶腊梅的别名
(3) [Huangmei County]∶中国湖北省东端、长江北岸的一个县。黄梅戏的发源地
(4) [the rainy season]∶黄梅季
(1).指梅子成熟的季节。 隋 薛道衡 《梅夏应教》诗:“长廊连紫殿,细雨应黄梅。”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2).指黄梅天。《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今年阿是二月里就交仔黄梅哉。”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做黄梅真讨厌,又潮又闷,人也闷死啦!”
(3).黄熟的梅子。 唐 杜甫 《梅雨》诗:“ 南京 犀浦 道,四月熟黄梅。” 唐 李敬方 《天台晴望》诗:“林果黄梅尽,山苗半夏新。”
(4).指蜡梅。《广群6*芳6*谱·花谱二十·蜡梅》引 明 王世懋 《学圃馀蔬》:“考蜡梅原名黄梅,故 王安国 熙寧 间,尚咏黄梅,至 元祐 间 苏 黄 命为蜡梅。人言腊时开,故名腊梅。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七:“黄梅淡冶山矾靚,犹及双清好到家。” 清 龚自珍 《好事近·录言》词:“等到岁寒时候,折黄梅簪髻。”
(5).山名。在 湖北省 黄梅县 西北。 五代 齐己 《寄文浩百法》诗:“当时六祖在 黄梅 ,五百人中眼独开。”
(6).佛教禅宗五祖 弘忍 (公元602-675), 蕲州 黄梅 人,七岁依 道信 (公元580-651)出家,尽传其禅法,人以 黄梅 称之。 元 德异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西传四七至 菩提达磨 ,东来此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末上三拜得髓,受衣绍祖,开阐正宗,三传而至 黄梅 。”
(7).县名。在 湖北省 东端、 长江 北岸,邻接 安徽 、 江西 两省。 南朝 齐 置 永兴县 , 隋 改 黄梅县 。 唐 韩愈 《曹成王碑》:“舰步二万人,以与贼遌,嘬锋 蔡山 ,踣之,剜 蘄 之 黄梅 ,大鞣 长平 。”《红楼梦》第二二回:“当日南宗六祖 惠能 初寻师至 韶州 ,闻五祖 宏忍 在 黄梅 ,他便充作火头僧。”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黄梅汉语 快速查询。
黄梅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主要包含以下三类释义:
指成熟的梅子,因果实呈黄色而得名。
特征:属蔷薇科,果期在农历四月至五月(公历5-6月),果实圆形、味酸,可制蜜饯或酿酒。
引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黄梅”为“梅子成熟时色黄,故称黄梅”。
中国植物志记载,梅(Prunus mume)的果实成熟期为夏季,因果皮转黄而被俗称为“黄梅” 。
特指中国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
特征:每年初夏(通常6-7月)出现的持续阴雨天气,因正值梅子成熟,故称“黄梅雨”或“黄梅天”。
引用:
《辞海》释义:“黄梅天”指“春末夏初江淮流域雨季”。
中国气象局官网说明,梅雨季因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对峙形成准静止锋,导致连绵降雨 。
指黄梅戏,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特征:起源于安徽安庆,以安庆方言演唱,唱腔婉转,代表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
引用:
《中国戏曲志·安徽卷》记载,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因清末湖北黄梅县灾民传入安徽而得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其列为传统戏剧类代表性项目 。
黄梅县:隶属湖北省黄冈市,为黄梅戏发源地之一,亦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地(五祖寺所在地)。
引用:
《中国地名辞典》标注“黄梅县”为长江中游北岸历史名邑 。
“黄梅”一词含义较为丰富,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可归纳为以下五类解释:
自然现象相关
植物相关
地理名称
佛教文化
文化艺术
需注意,部分文献中“黄梅”存在多义混用现象,例如在诗句中可能同时指代季节与果实。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地方志进一步考证。
安乐巾暴傲八月节背斜层插值法城里吃苦耐劳虫沙猿鹤垂旒出决春深似海戴月弹子涡倒牀纺纑法信分账官簿过迷孤云野鹤合家欢横戈货郎担将引将遇良才交畅绝品军备钧金垲垲口感块独乐而忘忧嘹亮利入泷船貌像蒙厚飘没强劳七萃轻重失宜嬛緜齐禽铨格劝善善名设铎生石灰顺之者兴,逆之者亡肆祀铁肩通鼓僮昏透井枉流旺兴文汇报五祖七真小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