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册拜的意思、册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册拜的解释

以册书授官。《晋书·石鉴传》:“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其王 敛臂 使大臣来请官号, 武后 册拜 敛臂 左玉鈐卫员外将军,赐瑞锦服。”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十:“ 汾阳王 册拜太尉,赠太师,謚 忠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册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授予官职或封号的正式仪式。从构词法来看,“册”指代册封文书,即以书面形式确立的任命文件;“拜”则表示授予官职的礼仪性动作,二者结合形成完整的任命流程。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文献,如《后汉书·窦宪传》中“以宪为车骑将军,册拜金印紫绶”,表明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册封与朝拜仪式完成官职授予。唐代典制中,“册拜”特指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程序,《通典·职官典》记载需经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三省联署制度。

从语用角度分析,“册拜”区别于普通任命,强调三点特征:一是帝王亲自主持的权威性,二是包含策书、印绶等物质载体,三是伴有朝会、乐舞等礼制程序。宋元以后,随着官僚制度演变,该词逐渐被“敕封”“诰命”等新术语替代,但仍保留在历史文献和仿古语境中使用。

词义演变方面,《汉语大词典》释为“帝王通过策命封授官爵”,《中国历史大辞典》补充说明其包含“策文宣读-印绶授予-谢恩朝拜”的三段式仪式结构,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与礼仪制度的深度融合。

网络扩展解释

“册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通过册书(正式文书)授予官职的仪式或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历史应用与文献例证

3.仪式与文书特点

4.现代使用与学术意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或制度细节,可参考《晋书》《新唐书》等原始史料,或查阅权威历史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禄山败衣陂埭兵闻拙速步履维艰草隶春曦倒履彫戈地日草反间伐檀風傻覆颠贡税骇遽慧门胡闹八光浑括火房活门降诞杰屋蕨萁枯原朗彻冷淡良已廉贾吕武操莽朦瞽娩娠匿名信配音骈石品俗破雾普徧迁逝起居亲朞乳字芟繁就简市奸蕣华淑人君子四棱唐古特逃俗套印甜甘推情痿厥味赏诬怪五合六聚屋鼠香表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