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拜的意思、册拜的详细解释
册拜的解释
以册书授官。《晋书·石鉴传》:“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其王 敛臂 使大臣来请官号, 武后 册拜 敛臂 左玉鈐卫员外将军,赐瑞锦服。”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十:“ 汾阳王 册拜太尉,赠太师,謚 忠武 。”
词语分解
- 册的解释 册 è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册。花名册。画册。 量词,指书籍:一册书。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册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册命
- 拜的解释 拜 à 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行礼祝贺:拜年。拜寿。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
网络扩展解释
“册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通过册书(正式文书)授予官职的仪式或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释义:以册书形式正式任命官职,通常用于帝王对重要官员的任命。例如,《晋书·石鉴传》提到“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说明这一仪式伴随特定典礼。
2.历史应用与文献例证
- 晋代:三公(高级官职)的册拜需举行小型集会,体现礼仪的庄重性。
- 唐代:边疆民族政权首领接受册封,如《新唐书》记载武后册封东女国首领为“左玉钤卫员外将军”。
- 明代:王世贞的《宛委馀编》提到名将郭子仪(汾阳王)被册拜为太尉,显示其用于表彰功勋。
3.仪式与文书特点
- 册书:一种帝王颁布的正式任命文书,内容包含官职、爵位及封赏,常见于重要职位(如太尉、太师)的授予。
- 仪式性:不同于普通任命,册拜往往伴随特定礼仪,如晋代的“小会”。
4.现代使用与学术意义
- 语境: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历史、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
- 延伸:可关联古代官僚制度、册封体系等研究领域。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或制度细节,可参考《晋书》《新唐书》等原始史料,或查阅权威历史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册拜》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为正式登记或登记册上的确认和记录。它的拆分部首是“冊”和“拜”,其中“冊”作为部首表示和书籍、文书有关,而“拜”作为部首表示与拜拜、拜会有关。
从字形来看,“册拜”这个词的笔画数为14画,其中“冊”的笔画数为5画,“拜”的笔画数为9画。
《册拜》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具体的演变和文化背景需要进一步的考证。在繁体中文中,它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即“册拜”。
古代汉字写法中,“册拜”这个词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形和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造形也有所改变。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需要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资料来进一步了解。目前,我们在现代汉字中常见的写法是“册拜”。
以下是一个关于“册拜”用法的例句:他在入职时进行了登记,完成了公司册拜程序。
在构词方面,“册拜”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各种词语,例如:“册封”、“迎拜”等。
在意思上,与“册拜”相关的近义词可能有“登记”、“注册”等词汇;而与它相对的反义词可能是“注销”、“删除”等词汇。
希望这些简单的解释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