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提心在口的意思、提心在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提心在口的解释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则听的声麄气喘如雷吼,諕的我战兢兢提心在口。”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堂前巧辩》:“谁许你胡行乱走,一任的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梁斌 《播火记》十九:“他猛醒了一下,觉得失了口。立时提心在口,回过头向左右看了看,见并没有别人,才放下心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提心在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形容内心极度恐惧或紧张,仿佛心脏提到了嗓子眼,几乎要跳出来。这种状态常出现在面临危险、重大事件或突发状况时,表现出强烈的心理不安。


二、出处与用法

  1. 历史渊源
    成语最早见于元代文学作品,如王实甫《西厢记》中“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以及元杂剧《硃砂担》中“諕的我战兢兢提心在口”。
  2. 现代用例
    梁斌在《播火记》中写道:“他猛醒了一下,觉得失了口……立时提心在口”,展现了成语在现代文学中的延续。

三、使用场景与特点


四、示例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文学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西厢记》《硃砂担》等原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提心在口

“提心在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心情紧张、担忧不安的状态。字面意思指的是心提到嗓子眼上,即非常担心或害怕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提心在口”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提”字的部首是“手”,总笔画数为12。而“心”字的部首是“忄”,总笔画数为4。

来源

“提心在口”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的辞赋《刺周寿命侍郎昉》中。该辞赋描述了一个人由于恐惧而心提到嗓子眼上的情景。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成为汉语中一个常用的形容词。

繁体

“提心在口”繁体字为「提心在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写“提心在口”的汉字书写方式与现代相同,没有显著的差异。

例句

他在发表演讲前感到紧张不安,一直提心在口。

组词

提心吊胆、提心吊胆

近义词

形容紧张不安的近义词有:战战兢兢、七上八下、心惊肉跳。

反义词

形容轻松自在的反义词有:心安理得、无忧无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