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初生之犊不惧虎的意思、初生之犊不惧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初生之犊不惧虎的解释

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 西羌 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靳以 《众神》:“真是初生之犊不惧虎,我 刘国栋 就是一只虎,哼,连虎也得惧我三分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初生之犊不惧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典故

  1. 经典出处
    源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庞德在与关羽决战前,面对曹操部将董衡的劝阻,以“初生之犊不惧虎”表达自己以逸待劳、不惧强敌的决心()。
  2. 其他文献引用
    如《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描述少年天祥“年方十七,恰似初生之犊不惧虎”,突显其勇猛()。

三、用法与示例


四、相关扩展

  1. 字词解析
    • “犊”读作dú,指小牛()。
    • 常见变体:“初生之犊不怕虎”“初生之犊不畏虎”,三者含义一致()。
  2. 反义对比
    与“老成持重”“畏首畏尾”形成对比,强调年龄、经验与勇气的反向关联。

五、现代应用

该成语广泛用于文学、教育及日常交流中,既可用于激励(如“年轻人要有初生之犊的闯劲”),也可客观描述新手状态(如“他像初生之犊般大胆推进项目”)。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情感倾向()。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案例,可参考《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原文或权威成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初生之犊不惧虎》的意思

《初生之犊不惧虎》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年幼或缺乏经验的人不怕困难或强者。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初(刀) 生(⺮) 犊(玄) 不(一) 惧(心) 虎(虍)。

总笔画:初(7画) 生(5画) 犊(13画) 不(4画) 惧(13画) 虎(6画)。

来源

《初生之犊不惧虎》出自《荀子·劝学》。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该句原文是:“初生之犊,尚知母牛耳;百兽之王,未成其年;而犹患其豪”。意思是说初生的小牛知道妈妈的叫声,百兽之王在年幼时也未能展现威风,却担心它们日后会发展成强大的豺虎。

繁体

《初生之犢不懼虎》是《初生之犊不惧虎》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虎”字在金文当中写作“虍”,“初”字的写法在小篆中也可能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虽然是个初学者,但他勇敢地面对挑战,毫不畏惧。

2.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虽然年少有为,但是勇敢地接手了公司的领导,毫不畏惧困难。

组词

初来乍到、初露锋芒、初心、初级、初试锋芒。

近义词

小不忍则乱大谋、初生牛犊不怕虎、未见其长、小试牛刀。

反义词

知难而退、畏首畏尾、胆小如鼠、退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