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袒缚的意思、袒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袒缚的解释

肉袒面缚以示投降。语出《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 , 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 司马贞 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袒缚(tǎn fù)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语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投降礼仪中的两种行为:袒露身体与自缚双手。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僖公六年》记载的许国国君「面缚衔璧」典故,后逐渐演变为表示臣服的仪式性动作组合。

从构词法分析,「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象征解除武装;「缚」即捆绑双手,体现自我约束的诚意。《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脱去上衣,反缚双手。表示投降屈服」,这种投降仪式的双重动作既包含身份降格的肢体表达,也具备法律效力的契约象征。

在古代军事文献中,该仪式具有严格流程。《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商纣王叔父箕子「肉袒面缚」的投降场景,注疏家指出「肉袒」需裸露右肩,「面缚」则要求双手反剪于背,面向胜利者跪拜。这种仪式化动作在先秦至汉代的战争受降中形成固定范式,成为中华降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语言使用中,「袒缚」多作为典故词出现,如钱钟书《管锥编》引此词喻指彻底臣服的精神状态。在词义演变层面,该词从具体行为描述发展为包含「完全归顺」「放弃抵抗」等抽象含义,但始终保持着与古代军礼制度的语义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袒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脱去上衣、反绑双手的投降仪式,表示彻底降服。其中“袒”指袒露身体,“缚”指捆绑手臂(通常将双手反绑于背后,面朝胜利者)。

  2. 历史背景
    源自《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时,商朝贵族微子“持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以示归顺。司马贞索隐注:“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

  3. 引申用法
    后泛指臣服或认罪的姿态。如唐代贾至《虎牢关铭》描述伪郑政权“袒缚而请命”,即通过此仪式投降。


读音与结构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争或政治事件中的投降行为,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中。需注意与“负荆请罪”等类似仪式的区别:前者强调身体裸露与捆绑,后者侧重背负刑具的谢罪形式。

(如需进一步探究相关典故或词语演变,可参考《史记》及唐代史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苞笋辩才无碍鼻风笔债不分彼此超踰窗纸村气貂蝉蠹孔独头政治妨功害能覂竭冯依棼襍服牛乘马刚隘稿本工序狗洞合稀泥火门饥饿觐礼拦门离本俪劄枚马梦寐不忘甍甍门舘木丸评理鞘子期待青林琼枝犬马之齿攘手儒馆赛花灯筛寒洒白筛余神爵神要史不絶书螫蜂霜苞说漏嘴谈中天仙子偷耳僞笋靰鞡香腮显仕潇森销暑吓煞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