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晋书·礼志上》:“ 武皇帝 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 三脊茅 ”。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 唐 许浑 《亡题》诗:“ 商岭 採芝寻四老, 紫阳 收朮访三 茅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 茅 。”详“ 三茅君 ”。
(3).山名。亦称 茅山 、 句曲山 。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茅君 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唐 刘禹锡 《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 三茅 。”
三茅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1. 道教神仙“三茅真君”的简称
指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被道教尊为司命真君,合称“三茅君”。据《道教神仙谱系》记载,三人隐修于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以医术济世,后得道飞升。其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已形成体系,茅山道教奉其为祖师。
2. 地理名称“三茅山”的别称
特指江苏句容的茅山,因山有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三座主峰而得名。南朝《舆地志》载:“句曲山,其形如‘己’,三峰耸立,故称三茅”。唐代诗人刘长卿《送陆羽之茅山》中“新家三茅第,旧注五千文”即指此山。
以上释义均源自道教典籍与历史地理文献,反映了汉语词汇在宗教文化与自然地理层面的深度融合。
“三茅”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古代用于祭祀的瑞草,茎呈三棱状,象征吉祥。《晋书·礼志》记载其用于帝王祭祀仪式,如“三茅不翦”指保留自然形态以表虔诚。
茅君三兄弟(道教仙人)
指汉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相传在江苏句容山(后称茅山)修道成仙,被尊为道教上清派祖师,合称“三茅真君”。
山名(茅山/句曲山)
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东南,因三茅兄弟得道传说得名,是道教圣地,南朝陶弘景曾隐居于此。唐代诗词中常以“访三茅”喻指寻仙问道,如郑谷诗句“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成语比喻义
少数文献(如)提到“三茅”可比喻虚伪或形式主义,源自祭祀茅草表面虔诚却无实质的行为。
现代企业名称
当代有互联网平台“三茅人力资源网”,名称取自“三顾茅庐”典故,与传统文化含义无直接关联。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历史文献中多指茅草或道教相关,文学创作常引申为仙山意象。
襃谈苾芬长笑褫散吹云筝电流互感器东穿西撞篼笼多骨蛾类发昏反诬芬芬讽呗更做到共识广舃规讽过翼还命寒畯合伙衡情酌理缓不济急绘像户止戛戛纠帅集资琅琅上口冷却菱角磨作鸡头柳户花门马靴民委跑躁飘溢千金买笑朅朅情见于色罄竹难书起冢肉袒牵羊生猛蛇钻的窟窿蛇知道室老缩栗绦钩铁中铮铮听聆剔透玲珑土包违中无荒相柳相庄如宾贤良方正遐仰锡镴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