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晋书·礼志上》:“ 武皇帝 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 三脊茅 ”。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 唐 许浑 《亡题》诗:“ 商岭 採芝寻四老, 紫阳 收朮访三 茅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 茅 。”详“ 三茅君 ”。
(3).山名。亦称 茅山 、 句曲山 。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茅君 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唐 刘禹锡 《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 三茅 。”
“三茅”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古代用于祭祀的瑞草,茎呈三棱状,象征吉祥。《晋书·礼志》记载其用于帝王祭祀仪式,如“三茅不翦”指保留自然形态以表虔诚。
茅君三兄弟(道教仙人)
指汉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相传在江苏句容山(后称茅山)修道成仙,被尊为道教上清派祖师,合称“三茅真君”。
山名(茅山/句曲山)
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东南,因三茅兄弟得道传说得名,是道教圣地,南朝陶弘景曾隐居于此。唐代诗词中常以“访三茅”喻指寻仙问道,如郑谷诗句“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成语比喻义
少数文献(如)提到“三茅”可比喻虚伪或形式主义,源自祭祀茅草表面虔诚却无实质的行为。
现代企业名称
当代有互联网平台“三茅人力资源网”,名称取自“三顾茅庐”典故,与传统文化含义无直接关联。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历史文献中多指茅草或道教相关,文学创作常引申为仙山意象。
《三茅》是一个指代特定人物或事物的词语,常用于古代文献中。它可以指代三位古代华夏部落的领袖,也可以指代这三个部落。同时,它也可以用来表示三个茅草屋的集合以及这样的居住环境。
《三茅》一词的拆分部首是“⺾”和“艸”,其中“⺾”是草的部首,表示与植物有关,而“艸”则是草的意思。该词汇的总笔画数为12画。
《三茅》一词来源于古代华夏部落的历史和文化。根据考古学的研究,三茅分别指代了黄帝、颛顼和尧,这三位是古代华夏部落的领袖。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扩展到指代这三个部落本身,以及所在的地区。
《三茅》在繁体字中是「三茆」。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三茅》一词的古时候汉字写法是「參皃」。
1. 《三茅》草屋依山而建,风景如画。 2. 那位领袖就是我们部落的《三茅》之一。
三茅叟、三茅山、三茅尊、父母三茅、三茅土、三茅正、三茅会、三茅祠、三茅帝、三茅高、三茅女、三茅祖等。
三皇、三帝、三先王等。
三梁、三苗、三阳等。
白绢斜封边丁碧荧荧参差不一鹑鷇出众剉辱订阅敦风厉俗发爵方溃法施费情风概孚信槁悴高枕安寝宫槛关门落闩官所固阴颢颢见光姬伯解比嶻嶻井堙金容久仰厥角魁秀类锡龙东卢女旅抱默倒木樵宁波市牵红线乞骸骨七均清浮琴剑飘零秋嶂仍仍睿聪善忘绳头姝颜殊造舒张私纳蓑衣裙素丝良马添乘天粹同床各梦推造娃娃亲吾膝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