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巧装饰。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
(2).诈伪粉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赞》:“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晋 杜预 《上黜陟课法略》:“法令滋章,巧饰弥多。”
“巧饰”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qiǎo shì,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通过精巧的技艺或手法进行装饰,强调外在的修饰与美化。这一含义常出现在传统工艺或文学语境中,例如汉代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中提到:“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说明工匠应以实用为主,而非过度追求华丽的装饰。
指用虚伪、巧妙的手段掩盖真相或美化缺陷,带有贬义。例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赞》中记载:“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意为用花言巧语掩饰过错的人即使罪轻也会被严惩。晋代杜预也提到“法令滋章,巧饰弥多”,批评法律条文越繁琐,虚假掩饰的行为反而越多。
“巧饰”兼具中性(工艺装饰)与贬义(虚伪掩饰)的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例如:“他巧饰言辞”可能指语言精美,也可能暗示刻意掩饰真相,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巧饰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工”和“食”。其中,“工”是本义部首,表示手工、技艺等;“食”是声旁部首,用于表示与食物相关的意义。
巧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装饰精巧”。在繁体字中,巧饰的写法为「巧釋」。
在古代汉字书写时,巧饰的写法略有不同。以篆书为例,巧饰的写法为「巜食」。
1. 这幅画的巧饰让人赞叹不已。
2. 她精心巧饰的礼服,使她成为晚宴的焦点。
组词:巧匠、巧思、装饰巧妙、巧奇
近义词:装饰、美化、点缀、装点
反义词:朴实、简洁、素净、朴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