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提参的意思、提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提参的解释

犹弹劾。《红楼梦》第一○二回:“只怕是謡言罢……那里有做了亲戚倒提参起来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提参"是一个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指检举、弹劾或向上级举报告发官员的过失或罪行。该词由"提"(提出、检举)和"参"(参奏、弹劾)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官场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提参(tí cān)

指官吏向上级或朝廷检举、弹劾同僚或下属的过错或违法行为。

示例:

"御史风闻其事,即行提参。"(御史听闻此事后,立即进行弹劾。)


二、历史用法与语境

  1. 监察制度中的术语

    明清时期,监察御史、按察使等官员若发现地方官吏渎职、贪腐,可"提参"其罪状,奏请朝廷惩处。此过程需提交书面弹劾文书("参本"),列明罪证。

    来源:张晋藩《中国监察法制史稿》第三章(中华书局,2007年)。

  2. 与"弹劾"的区别

    "提参"强调启动检举程序,而"弹劾"更侧重正式指控行为。例如:

    "先提参其失职,再具本弹劾。"(先检举其失职,再正式上奏弹劾。)

    来源:《古代官制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412页。


三、现代演变与使用

现代汉语中,"提参"一词基本被"检举""举报""弹劾"等替代,仅见于历史文献或仿古表述。例如:

"清代科道官提参权极重,可制约地方大员。"

来源: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清代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05页。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23页):

    "提参:犹弹劾。向上级告发官吏罪状。"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

    "提参:检举参劾。明清官场用语。"


"提参"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特有的监察术语,指向朝廷举报告发官吏罪责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制度性与历史性。其现代意义已淡化,研究时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提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tí cān
核心含义:指“弹劾”,即对官员或行为不当者进行检举、揭发。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二、出处与例证

典型出处:
《红楼梦》第一〇二回中提到:“那里有做了亲戚倒提参起来的?”。此处的“提参”即指因亲属关系而弹劾,暗含对官场规则的讽刺。


三、构词解析


四、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官场或文学作品中,描述对官员过失的检举行为。现代语境下可结合历史文献或仿古表达使用,日常交流中更常用“举报”“检举”等词替代。


五、注意事项

别人正在浏览...

哀声拜求半壁补接哺糟歠漓残雁叉杆插叙乘警崇化词派翠羽明珠担仆道庿电钻豆俎端日渡拔独善其身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电赤缝衣浅带佛家敢不高柯稾人烘晴皇惑灰糜昏朦九射格九首峻宇彫墙夸赏量覈猎角鳞褓龙葵龙行虎步鲁朴镁砖鸣蛙觅帖儿慕蔺派司气不忿儿青荇秦昭盟夷融畼水裔顺接四梵天邃雅同天突弁衔羽小景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