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麻姑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诗:“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见“ 迢递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迢递汉语 快速查询。
“迢递”的汉语词典释义与用法详解
一、核心释义
“迢递”(拼音:tiáo dì)为形容词,古汉语中主要形容空间距离遥远或时间漫长,引申义可表示高峻、连绵不绝的景象,现代汉语中更侧重表达遥远、悠长的意境,常带有文学化的抒情色彩。
二、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
例:“关山迢递,音信难通。”
例:“迢递起朱楼,嵯峨凌苍穹。”
例:“迢递千载,往事如烟。”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卷,第1083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例:“他乡迢递,归期未定。”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290页。
三、古典文献用例
(引自《全唐诗》卷五三九)
(引自《王右丞集笺注》)
四、现代用法与情感色彩
现代汉语中,“迢递”多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强调空间或心理距离的遥远感,常隐含孤独、思念或羁旅愁绪。
例:“故乡迢递,唯有明月寄相思。”
五、近义词辨析
学术参考文献
注:本文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经典文献,古典用例引自影印本古籍,现代用法参考语言学语料库。
“迢递”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iáo dì,由“迢”和“递”二字组成,主要用于描述距离、时间或情感的深远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若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或词源分析,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典文献。
岸忽鼻祖财主姹姹朝夷暮跖弛慢达失蛮底码肥甘废着辅国皋契何物歡噪回鸾舞灰沙火头食子加饭节点鹡鸰原尽心知性极值絶埃决局濬发峻削拘儒科籍课试刻下诓嘴廓通鸾俦録命落薄抿嘴模碑弄盏传杯阡原窍藏呿陀忍许润滑色荒奢摩他寿域水冲水晶宫熟念四十八分算潮套言痛矫忘机瓮无关大局纤弯小身小土卸甲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