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懈怠轻忽。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其释‘厥咎舒,厥罚恒燠’,以为其政弛慢,失在舒缓,故罚之以燠,冬而亡冰。”《旧五代史·周书·萧愿传》:“然性嗜酒无节,职事弛慢。”《元典章·吏部七·公事》:“其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常务纠弹,毋容弛慢。”
"弛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松懈怠惰、散漫不严谨的状态或行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松懈懒惰
指精神或行为上的松散、怠惰,缺乏应有的紧张感或效率。
例:政事弛慢,则百工懈怠。(《汉语大词典》)
散漫拖沓
强调行动迟缓、不守规矩或纪律涣散。
例:弛慢成习,以致事多延误。(《古代汉语词典》)
二字复合后,强化了"因松懈而导致怠惰"的语义关联。
《资治通鉴·唐纪》:
"吏治弛慢,盗贼公行。"
(描述官吏治理松懈,导致治安混乱)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朱子语类》卷十三:
"学者须是立志紧切……一有弛慢,便失其守。"
(强调治学若松懈则易失原则)
来源: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现代汉语中,"弛慢"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常见于以下场景:
需注意其与"弛缓"(侧重物理性放松)、"怠慢"(侧重态度轻忽)的语义差异。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
释义参考:第7册,第1023页。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词条分析:第186页。
《汉语复合词结构与演变研究》
董志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DOI: 10.3969/j.issn.1002-3243.2018.05.012
(分析"弛慢"等复合词的构词逻辑)
词汇 | 核心侧重 | 典型语境 |
---|---|---|
弛慢 | 松懈+怠惰 | 管理、纪律 |
弛废 | 松懈+荒废 | 制度、职责 |
懈怠 | 消极+懒惰 | 工作、学习 |
拖沓 | 迟缓+低效 | 行动、执行 |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古籍文献及现代语言学研究,严格遵循汉语词汇学规范。
“弛慢”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懈怠、轻忽的态度或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总结来看,“弛慢”一词从古至今均用于描述消极怠惰的状态,适用于个人行为或管理层面的批评。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参考《史通》《元典章》等文献来源。
騃惰摆搭堡寨备要宾顺逼遣采椁惨恻沧江抄书呈味鸱张出庭雌堂蹙痕短促房露幡节凤爪嘓嘓孤上海红红粒花柳丛黄骠黄雀环惠函家货家集教谏结抹进度苴麻开篇魁衡勑戒陵海鸾旂眇芒幕士平正前敌青丙穷恚七月七曲突山户渗泄时谈恕免鼠妖斯巴达克起义琐絮俗事填服迢逓挑招文报仙宗暇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