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香国色的意思、天香国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香国色的解释

[heaven fragrance and national beauty;woman of great beauty] 原是形容牡丹花色香俱佳,借指女子容貌出众。也说“国色天香”

详细解释

(1).本为称赞牡丹之辞,谓其色香俱非他花可比。 唐 李濬 《松窗杂录》:“会春暮内殿赏牡丹花,上颇好诗,因问 修己 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 修己 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 李正封 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金 元好问 《兰文仲郎中见过》诗:“水碧金膏 步兵 酒,天香国色 洛阳 花。”

(2).称美丽的女子。《再生缘》第二一回:“款款纤腰垂玉带,溶溶粉额映乌纱。起来缓缓辞金殿,分明是,一朵天香国色花。”参见“ 国色天香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香国色”是汉语中形容极致美艳的经典成语,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构成 该词由“天香”“国色”两个偏正短语组成。“天”表程度极高,“香”指芬芳气息;“国”指代整个国家范围,“色”意为姿容。整体强调“色与香均达世间巅峰”的叠加状态。

二、语义分层

  1. 原意特指牡丹

    据《汉语成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初专指牡丹花,因其花型雍容、香气馥郁,被唐代文人推为“百花之王”。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注疏中曾引此词佐证牡丹的尊贵地位。

  2. 引申指代美人

    明代《字汇补》释义扩展,将容貌绝佳的女子喻作“天香国色”,如汤显祖《牡丹亭》写杜丽娘“天香犹带露,国色不沾尘”,凸显人物超凡之美。

三、典源考据 该词雏形见于唐代李肇《唐国史补》,记载中书舍人李正封咏牡丹名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北宋《广群芳谱》正式凝练为四字成语,成为宫廷贵胄品鉴花卉的基准范式。

网络扩展解释

“天香国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女性的美貌或花卉的艳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词义演变

  1. 花卉指向:最初专指牡丹的色香双绝,体现其在百花中的尊贵地位。
  2. 人物比喻:宋代以后逐渐用于形容女性姿容非凡,如明代小说《玉玦记》中“果是天香国色”。

用法与结构


近义词与相关表达


扩展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摭异记》《玉玦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事半筹莫展鼻钩逼夹並行不悖冰槊步履艰难材致巢窟怠息雕胡饭定则都总耳穴飞龙厩斐然乡风凤饼封蜡风姿釜鱼甑尘稿约公安派共和制贵艳海舡齑馎饦季路一言今有术救亡图存绝笔骏驱开樽科举考试离哩连镂尘吹影乱头粗服灭虢取虞嫩手你敦怒臂剖解曲详乳牛蠕蠕姗姗来迟髾髮邵公纸沙石申冤食藿悬鹑诗绫朔法烁亮铁塔梯杭徒与万般惘然若失乡请先胜